当前位置: 查字典学校网> 名师列表> 袁肇凯

名师简介

袁肇凯老师

袁肇凯

所属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 基础医学院

主授课程: 暂无内容

教学风格: 暂无袁肇凯的教学风格

个人简介

袁肇凯,男,医学硕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现兼职全国高等中医教育研究会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全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医诊断学杂志》编委, 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湖南省高校名师(2006)。 学术著作 1.《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诊断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编委) 2.《中医诊断学》.湖南中医学院印,1987.1(编委) 3.《湖南中医学院自编教材·中医诊断学》.湖南中医学院印,1990.12(编委) 4.《中医·中药专业复习考试指导》.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2(编委) 5.《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应考模拟试题精编(上)(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编委) 6.《世界传统医学诊断学》.科学出版社,1998.7(副主编) 7.《中医自考应试指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9(副主编) 8.《中医诊断学复习精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二人合著) 9.《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编委) 10.《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医学》.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2(编委) 11.《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医学·中医儿科学》.长春出版社,2000.3(编委) 1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9(编委) 13.《医师资格实践技能应试指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编委) 1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材·中医诊断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副主编) 1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自学辅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编委) 16.《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教材·中医实验诊断方法》.湖南中医学院印,2002.7(主编) 17.《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编委) 体系,从而提高中医心病辨证论治的水平;对中医心病证候的深刻阐释,为逐步建立起“中医心病实验辨证学”奠定基础,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在研究中所建立的病证模型为临床诊疗机理的研究和中医有效方药的筛选创造了研究条件。 教研方向:中医诊断实验教学 研究特点: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既是在继承传统中医诊断学基础上起步的,又突破了传统中医诊断学直观、直感的局限性,是在向着微观化、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中逐步发展并日趋成熟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是传统中医诊断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各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现代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实验动物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关系非常密切。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技术渗透到中医诊断的实验研究之中,使传统的中医诊断学焕发了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沟通传统中医诊断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桥梁。 研究意义:尽管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有一定的粗线条的定性、定量,但常受到医生经验的多少及进行诊察的医生本身感觉灵敏度差异的影响;传统中医临诊时大多借助模糊思维,通过对疾病表现的模糊属性的相对稳定度予以估计,对病证作出具有模糊性的判断。由于中医诊断方法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经验性和模糊性,而借助现代实验技术,引进现代测试仪器和手段,延伸了医生的感官;而引进现代数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使中医诊断在定性、定量诊断方面更加客观化、精确化,将显著地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科研方向:中医心病证候本质的研究 研究特点:以病带证进行研究,以心病脏腑证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病”的证候规律研究。采取文献整理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种心血管疾病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第二步:证候的特征性研究。以现代中西医的临床检查手段对“病”的不同证候的核心特征进行临床检测和分析研究。第三步:证候评价方法研究。应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证的临床特征研究,建立科学的证候评价方法,促进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进程。第四步:“病”的证候本质研究。从对某种心血管疾病典型的证候入手(包括以病带证的动物模型),采取传统的和现代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对所研证候所涵盖的人体内在变化规律及生物学基础进行整体、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的系统研究,以阐明证的病理学基础。 本项研究的特点是:病证结合,以病带证进行研究;多学科,多层次,多指标综合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结合中医方剂药物对心病证候的调节、治疗,反证所研证候的病理特点。 研究意义:证是中医认识疾病,指导治疗的核心问题;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本项目以心病证候本质的研究作为中医诊断学研究的突破口,其意义在于:在宏观辨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中医心病微观辨证的 18.《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编委) 19.《疑难辨析》湖南中医学院,2003.6(独著) 20.《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科学出版社,2003.8(主编) 2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法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主审) 2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辨证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编委) 2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主审) 24.《中医诊断复习纲要》.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1(主编之一) 主要科研成果 1.微观辨证学研究——心血管病证治学微观化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1年5月)第二 2.舌象微观检测仪的研制与应用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2.5)第二 3.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湖南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9)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4.1)第一 4.益气养阴法对腹膜溶质转运的作用观察及机理探讨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5.5)第四 5.抗纤灵对血吸虫病肝硬化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7.3)第二 6.益气化瘀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11)第二 7.中医心病气血辨证客观化研究湖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8.5)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8.11)第一 8.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对中医诊断学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0.5)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0.9)第一 9.冠心病中医证治研究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2005.3)第一 10.中医诊断现代实验教学研究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11)第二 11.针灸对截瘫兔脊髓超微结构、神经肽、神经、血管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湖南省中医科技成果奖3等奖(2005.03)第二 12、21世纪高等医学院教材《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教材),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6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包括不计学历只授学位) 招生 毕业 博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时间 人次 时间 人次 时间 人次 时间 人次 1999 2 1992 1 2002 2 1995 1 2000 1 1996 1 2003 1 1998 1 2001 2 1997 1 2004 2 1999 1 2003 2 2005 0 2004 1 2006 2 2005 3 主要论文 1.中风三议.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2):12-15. 2.高血压病血瘀辨证与舌尖微观变化的初步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3):1-30. 3.高血压病血瘀辨证与舌尖微观变化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1982,23(11):65-67. 4.淡红、红绛、青紫舌质舌尖显微观察的初步分析.浙江中医杂志,1982,17(11-12):520-521. 5.高血压病眼底改变与血瘀辨证、舌质及舌尖微观变化的初步分析.湖南医药杂志,1983,10(6):4-6. 6.改进中医教学之管见.健康报.1983年9月27日2版. 7.舌象微观仪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全国首届中医诊断学术会议,1987年10月(北京). 8.中医络脉理论与微循环关系初探.浙江中医杂志,1987,22(10):461-462. 9.中医诊断实验教学工作改革与展望.中医教育研究,1988,(1):38-39,37. 10.男女性正常舌象之舌尖、甲皱微循环及舌脱落细胞检测结果分析.江苏中医,1988,9(3):39-42. 11.舌质、舌尖微循环观察与年龄关系的初步研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5):33-34. 12.爪甲色诊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1988,29(8):58. 13.高血压病临床辨证微观指标的初步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88,12(10):34-36. 14.舌质、舌尖微循环变化与人体衰老关系初探.浙江中医杂志,1988,23(10):466-467. 15.程韵梅,占芳,等.155例薄白舌苔脱落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医药学报,1989,4(1):35-37. 16.国外脉诊研究概况.浙江中医杂志,1989,24(7):329-331. 17.女性月经周期舌象、舌尖微循环和舌苔脱落细胞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陕西中医,1989,10(7):325-327 18.中医诊断学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建设.中医教育研究,1990,(1-2):79-82. 19.152例黄苔舌脱落细胞检测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0(3):128-129. 20.中医诊断与微循环研究.全国现代技术仪器中医诊疗学术会议.1990年8月(青岛) 21.154例健康成年人甲皱微循环观测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1(1):31-32. 22.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全国中医诊断第二次学术会议.1991年1月(新都) 23.“半表半里”部位与临床.中医海外教学,1992,(3):14,46. 24.光电血管容积脉图仪研制的初步报告.见:谭德高,曹光明主编.中医药工程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22. 25.温病微观舌诊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3,8(5):11-14. 26.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0):15-18. 27.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血辨证与锌铜铁关系及抗纤方的调节作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2):48-51. 28.中药抗纤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国际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论文集:84.1994年4月(昆明). 29.抗纤灵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脾B超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94,29(4):182-183. 30.抗纤灵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分析.湖北中医杂志,1994,16(5):8-10. 31.抗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全国中医肝病第六届学术会议.1994年6月(青岛). 32.舌苔消长舌脱落细胞舌面酸碱度检测分析.辽宁中医杂志,1994,21(7)289-291. 33.门脉主干壁厚检测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2):813-816. 34.抗纤灵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舌色及心功能的影响.中医诊断学杂志,1995,1(1)30-32. 35.抗纤灵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2):47-51. 36.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39-41,54. 37.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与肝脏B超、胶原代谢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3(3):132-134,162. 38.抗纤灵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甲色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7(4):28-30. 39.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若干指标的观察分析.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4):9-11. 40.抗纤灵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化学的影响.湖南中医杂志.1995,11(6):6-8. 41.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甲襞微循环变化.第二届亚洲微循环大会.1995年8月(北京). 42.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中医杂志,1995,36(9):557-559. 43.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图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34. 44.抗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95,1(增刊):68. 45.抗纤灵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脉象脉图的影响.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5,14(增刊):13-16. 46.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血辨证计量诊断数学模型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特刊):4-5. 47.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测在中医诊断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杂志,1996,2(1):56-59. 48.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气血辨证与细胞化学含量关系及抗纤灵的调节.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1):6-8. 49.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33-36. 50.EffectofKangxianlingonhepaticfibrosisinmurineschistosomiasis.JMed- CollPLA 1996,11(2):84-87. 51.抗纤灵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7(3):3-6. 52.抗纤灵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调节.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4):212-215. 53.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舌微观的临床研究.第三届全国中医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49-54.1996年11月(西安). 54.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容积检测分析.第三届全国中医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71-75.1996年11月(西安). 55.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研究.中医杂志,1997,38(1):43-45. 56.中医诊断与微循环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1):54-56. 57.血清锌铜铁钙含量与心病的气血辨证关系初探.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38-39. 58.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临床症征计量诊断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2):51-55. 59.心病气血辨证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2):55-59. 60.心病气血辨证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2):59-62. 61.从正常人脉图的参数分析平脉的性别差异.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2):40-41. 62.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2):124 63.心病气血辨证与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关系.辽宁中医杂志,1997,24(4):149-150. 64.心病不同患肺功能的观测.中国医药学报,1997,12(增刊):131-134. 65.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及面部血流检测分析.中国医药学报,1997,12(增刊):139-142. 66.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1):19-23. 67.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8,25(2):65-68. 68.《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使用体会.中医诊断学杂志,1998,4(2):26-28. 69.心病气血辨证脉图参数观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1-3. 70.锌铜铁钙镁在心肺肝病各证中的含量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6-7. 71.心病气血辨证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3):1-3. 72.袁肇凯,黄献平,范伏元,等.中医心病气血辨证舌微观指标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4):1-2,5. 73.袁肇凯,黄献平,范伏元,等.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临床症征计量诊断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8,13(6):18-21. 74.国家试题库《中医诊断学》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中医诊断学杂志,1999,5(1):29-32 75.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10-111. 76.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临床症征计量诊断研究.中医杂志,1999,40(5):302-304. 77.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述评.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6):28-30. 78.简亚平,袁肇凯.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现状述评.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334-336. 79.中医舌色与舌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关系.中医诊断学杂志,2000,6(1):39-42. 80.国家试题库《中医诊断学》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1):57-58,64. 81.253例健康人不同部位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1-3. 82.生命操作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5):6-7,20. 83.253例健康人不同部位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0,27(9):385-386. 84.脉象胃气实质的初步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16-17. 85.细胞凋亡与中医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17-18. 86.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研究述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19-21. 87.中医脉诊”呼吸计数”的生理学基础浅析.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17-19. 88.160例爪甲色诊与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的检测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52-54. 89.爪甲色诊与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中医诊断学杂志,2001,7(1):40-43. 90.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1):3-5,8. 91.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1-4. 92.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变化特点及面部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中医杂志,2001,42(3)173-175. 93.面部病理五色光电血管容积图的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61-64. 94.高脂血症中医痰瘀证候的临床症征计量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70-272 95.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中医杂志,2001,42(11):679-682. 96.心血瘀阻证的遗传倾向调查分析.怀化医专学报,2002,1(2):10-12. 97.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病理动物模型述评.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60-61. 98.四泰片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3):10-12. 99.《难经》切脉轻重的力学现象探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1):30-32. 100.养心通脉片对冠心病心绞痛光电脉图及心功能影响的观察分析.中国医药学报,2003,18(2):96-98. 101.中医诊断实验方法研究之我见.中国中医药杂志,2003,1(2):95-96. 102.冠心病痰瘀病理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109-111,122. 103.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DGF-AmRNA表达的关系.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14~16. 104.心血瘀阻证的遗传倾向调查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3):54-56. 105.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血脂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5-38. 106.高脂血症痰瘀辨证与脉图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9-40. 107.动脉粥样硬化与“痰瘀”病理.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57-58. 108.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5):255-257. 109.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中国微循环,2003,7(5):320-321. 110.四季脉象胃气变化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558. 111.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病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7):373-375. 112.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与球结膜微循环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7):375-377. 113.高脂血症痰瘀证候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68-470. 114.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C-myc和PDGF-AmRNA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42-444. 115.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1):22-24. 116.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12-14. 117.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中医杂志,2003,44(12):937-938. 118.养心通脉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见:夏家辉主编.生命科学研究.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92-399. 119.动脉粥样硬化”痰瘀”病理与基因表达.见夏家辉主编.生命科学研究.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42. 120.开展中医心病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设想.中医诊断学杂志,2004,8(1):54-57. 121.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中医诊断学杂志,2004,8(1):68-69. 122.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2004,8(1):22-25. 123.茵陈五苓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1):326-331. 124.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29-31. 125.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34-237. 126.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3):220-222. 127.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myc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中医杂志,2004,45(3)210-211. 128.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改变的实验研究.中国微循环,2004,8(4):204-208. 129.动脉粥样硬化“痰瘀”病理的理论探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5):27-29. 130.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肝糖元和肌肉甘油三脂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2004,19(5):278-280. 131.建立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促进重点学科建设.中医基础类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问题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4年5月(济南):22-25. 132.高脂血症痰瘀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6):46-48. 133.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的影响.中医药学刊,2004,22(8):1434-1435. 134.光电血管容积检测在中医诊法中的应用研究.第七次人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8月(乌鲁木齐):3-7. 135.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8月(乌鲁木齐):118-119. 136.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776-780. 137.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因子Ⅶ的关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094-2095. 138.现代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之探讨.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10):4-6. 139.C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965-967. 140.冠心病血瘀证与ACE、ApoE、F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见:王米渠主编.国际生物信息与中医药论丛.新加坡医药卫生出版社,2004:163-164. 14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改变的实验研究.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2004年11月(北京):37-38 142.湖南汉族冠心病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相关性.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2):20-22. 143.养心通脉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15-717. 144.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医杂志,2004,45(12):937-940. 145.养心通脉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专辑):49-52. 146.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41-44. 147.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38-39.48.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机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50-252. 149.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4):26-29. 150.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中华医学与健康,2005,2(5):1-3. 151.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中医杂志,2005,46(6):427-429 152、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分析, 袁肇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5):407

同校名师
  • 贺又舜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 旷惠桃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 皮明均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 黄政德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 李红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药学院

  • 朱文锋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 皮明钧

    所属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属院系:基础医学院

一对一辅导更多>>
热门名师
  • 黄予所属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 吴开琪所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 欧阳恕所属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克斯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杨梅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文衍宣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范基骏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苏朗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李俚所属大学: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