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学校网> 名师列表> 赵义山

名师简介

赵义山老师

赵义山

所属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主授课程: 暂无内容

教学风格: 暂无赵义山的教学风格

个人简介

赵义山,男,1953年4月生,四川南部县人 1982年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作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在四川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12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散曲研究》被答辩委员会评定为优秀论文。 1997年以前在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讲师、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重点学科带头人、巴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负责中文系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工作。社会兼职有民盟四川省委委员、南充市委副主委、四川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委、政协南充市委委员等。 1997年9月起调佛山大学,任佛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起兼任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2004年起任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兼职有西华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佛山市政协委员、民盟佛山市委委员、佛山大学总支主委等。 在教学之余,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社科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的子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著80余篇(部),其中国家级权威核期刊和被权威期刊转载者有20余篇。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均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和贡献,多次获得各种表彰和奖励。其具体情况如下: 二、教学简况 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开始高校教学生涯,先后为中文本科学生讲授过先秦至晚清的5门中国古代文学必修课程;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过中国戏曲研究、元散曲研究、诗词欣赏与创作、词曲研究等必修或选修课程。教学一贯认真负责,坚持教书育人,效果良好,受各地历届学生欢迎。 在文学课教学中,坚持文学本位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曾对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历史本位主义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与局限做了深入研究,并写成《文学史编写与教学中的历史本位主义研究》一文,引起学界广泛注意。为了在教学中贯彻文学本位原则,曾于2000年组织全国9省市13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了四卷本《中国分体文学史》,200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同年9月在北京通过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价为“优秀教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了书评或报道;4年间已重印6次,总印书已达80,000多册。 因教学成绩突出,1994年曾获得四川省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获得佛山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佛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三、人人主持并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情况 (一)、个人主持并已完成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1、“元散曲研究”(国家青年社科基金1991年课题,1991年—1993年完成) 2、“巴蜀文学研究”(四川省“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人主持并承担“四川历代曲研究”,1986年—1990年完成) 3、“巴蜀文化大典”(四川省1994年社科重点项目,本人为主要策划者与主持者之一,任全书常务副主编、《文学卷》主编。1994年—1997年完成) 4、“20世纪元散曲研究史论”(广东省教育厅2000年课题,2000—2002年完成) 5、“明清散曲研究”(本人主持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课题,2005年完成,结题鉴定被评为优秀成果) 6、“明代散曲史论”(本人主持并承担的广东省社科基金2002年课题,2005年完成) (二)、参与完成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子项目 1、“中国文学通论”(傅璇琮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金元散曲部分的撰稿任务,2004年完成)。 2、“《全元文》编纂”(李修生教授主持的国家古籍整理“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吴礼部集》的校点任务,1999年完成)。 3、“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教授主持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1988年重点规划项目,本人应邀承担约20个剧本的研究和撰稿,并参与全书统稿。1991年—1994年完成)。 4、“中国文学通典”(邓绍基等人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小说典》的部分编写任务,1994年—1995年完成)。 5、“中国文学研究概论”(季羡林教授等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1998年重点项目,本人应邀承担《辽金元卷》散曲研究概论部分的编写任务。1998年—1999年完成)。 四.已发表的科研论文与学术著作(编年) 2006年 1.明散曲发展史之重新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 2.近几年散曲研究的新进展与相关问题思考 文学遗产 2006年第3期 2005年 1、论稼轩俗词的曲体特征及其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1期 2、关于康海的散曲创作 文学评论 2005年第1期 3、元明散曲比较论略 戏曲艺术 2005年第2期 4、晚明闺阁曲家群体形成原因初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5、论清代文人的小曲创作 河南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 6、论明代成化、弘治间南曲之兴盛与明中叶曲文学之复兴 文艺研究 2005年第12期 7、《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参与编写散曲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04年 1、《散曲学学理意义刍议》(载《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散曲学的成绩与危机》(载《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 3、《中国文学史编写问题三人谈》(与李修生、宁宗一教授合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嘌唱”考论》(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5、《论汤式的散曲创作与历史贡献》(载《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6、《论分南北曲进行曲学批评模式的得失》(载《戏曲艺术》2004年第4期) 7、《女曲家徐媛初论》(载《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永乐后期至成化前期散曲文学衰微探因》(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12期) 9、《元散曲通论》修订本(学术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003年 1、《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在2001年8月眉山苏轼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载《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明散曲兴盛年代论》(载《学术研究》2003年第6期) 3、《论词场才子之曲与明中叶散曲之复兴》(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6期) 4、《新世纪曲学研究文存两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 2002年 1、《论词曲之异同》(在国际首届词曲比较研讨会上交流/2001年9月锦州,载大会论文集《词曲研究的新拓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又载《文史知识》2002年10期)。 2、《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学术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获同行专家如吴新雷、李修生、黄天骥等教授赞赏,并有《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书评肯定其学术价值) 2001年 1、《20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该刊《编后记》特别推荐,并获该刊当年中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特别提名)。 2、《元曲宫调曲牌研究述略》(《音乐研究》2001年第3期)。 3、《文学史编写中的历史本位主义批判》(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 4、《元散曲衬字研究述略》(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 5、《论元代曲论的务实尚用》(1998年在北京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载《元代文化研究——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专集》/北京师师大版社2001年出版)。 6、四卷本《中国文学分体史》(全书四卷150万字,与李修生先生共任主编,并组织全国13院校20位学者共同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同年9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同行专家对该书的学术创新给予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了中国社科院吕薇芬研究员和北京师大郭英德教授撰写的书评) 7、《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辽金元文学研究》(参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00年 1、《元散曲章法技巧及修辞艺术研究述评》(《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元散曲发展分期研究述评》(载《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3、《20世纪元散曲体制特征研究述评》(载《佛山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1999年 1、《王国维元曲考源补正》(《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2、《元曲渊源研究述评》(1999年9月在“世纪之交中国戏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广州、东莞,发表于《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 3、《论元代曲论的开渠布道之功》(《文艺争鸣》1999年第2期)。 4、《斜出斋曲论前集》(个人学术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获学界同行如李修生、宁宗一、吴新雷、吴国钦等教授高度评价) 5、《中国文学通典小说通典》(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1998年 1、《笔下苍生苦 曲中汗血声——张养浩哀民散曲简论》(在中国散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交流/福建泉州,载《四川师院学报》1998年第2期)。 2、《务实必有得——评〈元散曲艺术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2期)。 3、 15卷本《巴蜀文化大典》(四川人出版社1998年出版,全书500万字。本人任全书常务副主编、文学卷主编) 4、《小品文观止》(参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1997年 1、《文学史编写的重大突破》(《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参编并参与全书统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1996年 1、《风雅文化系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本人任副主编,并独著其中《君子的风范松竹梅兰》一书,四川人出版社1996年出版) 2、《中国文学大辞典》(参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95年 1、《元曲大辞典》(参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本人任编委) 1994年 1、《马致远、张可久等散曲创作年代论考》(1993年于河北承德首届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之《国际元曲研讨会论文集》)。 2、《中国哲理诗鉴赏辞典》(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山水美探胜》(参编,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 1993年 1、《陈草庵、鲜于必仁考略》(《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论宋金俗词及其对元散曲的影响》(《四川师院学报》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论元散曲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1993年于河北承德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元散曲通论》(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元散曲研究的终极成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王利器、李修生、邓绍基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赞;国内有三家刊物发表了书评;在新旧世纪之交,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推介20世纪优秀学术著作,本书获得推介) 5、《中国一绝》(参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1992年 1、《近年来元散曲研究概论》(与李修生合作,载《文学遗产》1992年4期)。 2、《四川历代曲选注》(巴蜀书社1992年出版,在《巴蜀艺文五种》内) 3、《元曲百科大辞典》(参编,学苑出版社1992年出版) 4、《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5、《中国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出版) 6、《中国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出版) 7、《稽古拓新集》(参编,成都出版社1992年出版) 1991年 1、《元散曲发展叙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元代文学研究专号》)。 2、《从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的描写重新审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访问学者专辑》)。 3、《论元山水散曲的意境与元代文人的审美趣尚》(《吉安师专学报》1991年1期) 4、《中国游记鉴赏辞典》(参编,青岛出版社1991年出版) 5、《历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参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1990年 1、《论关汉卿散曲艺术的审美特征》(1990年于石家庄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河北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 2、《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塑造的审美特征》(《四川师院学报》1990年4期)。 3、《花鸟诗歌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年出版) 4、《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参编,华岳出版社1990年出版) 1989年 1、《论诗乐同源及分流与中国诗歌之基本特色》(《四川师院学报》198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山水诗歌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出版) 1988年 1、《关于秦观名的读音》(《文史》第29辑)。 2、《唐宋词鉴赏辞典》(参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87年 1、《论近唐异宋的淮海诗》(《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论秦观词的风格》(《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986年 《唐宋词鉴赏辞典》(参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1983年 《试论秦观歌妓词的思想意义》(《南充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研究年鉴》有关部分摘要介绍)。 五、获奖情况 1、《元散曲通论》,199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君子的风范松竹梅兰》,1996年获四川省社科联优秀社科成果奖。 3、《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合作),1998年获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4、《中国文学通典小说典》(合作),1999年获新闻出版署第三界国家辞书二等奖。 5、2004年获佛山大学颁发的“三育人先进个人奖”。 6、2004年获佛山市政府颁发的“优秀讲师”奖。 7、2005年获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学术论文奖。 8、先后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项(从略) 9、获教学及其他荣誉奖多项(从略) 六、部分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1、《元散曲通论》——本书是第一部元散曲断代史论,1993年由巴蜀书社出版后,通过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被认为多有创见,有较高学术水平,《社科界》、《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书评,海内外同行专家充分肯定其学术价值。 ● 已故著名文史专家王利器先生曾云:“诵读此书,益人神智,令人神旺。” ● 原四川师大屈守元教授曾云:“《通论》工夫扎实,创获不少。” ●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绍基教授云:“从元散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言,本书的出现是一项重要收获,书中提出的看法估计会在这一领域受到广泛注意。” ● 台湾文化大学郑向恒教授云:“《通论》甚有价值,其问世意义重大。” ● 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写的“20世纪优秀学术著作推荐读物”的“元曲专题”中列有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等10余种书目,本书忝列其中。 ●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扬忠先生在撰文总结20世纪散曲研究时,认为拙著是20世纪散曲断代史研究的“扛鼎之作”,(见《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北京、台湾、香港等地多所高校将其作为词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 该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修订本。 2、《斜出斋曲论前集》——同行专家的评价如下: ● 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教授云:书中的文章“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为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国社科院邓绍基教授云:“《斜出斋曲论前集》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供了新资料和新看法,有相当高的质量,足资学人参考。” ● 南开大学宁宗一教授云:“《斜出斋曲论前集》是作者依仗其渊博的文学、美学、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而写成的,涉题广泛,思想丰闳,富有时代精神,体现了考据和理论的互补相生、互相渗透的新的学术个性。窃以为《斜出斋曲论前集》是一部有学术见地和学术价值的曲学研究专著。” ● 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云:“《斜出斋曲论前集》多有创见和新见,是一本功底扎实的学术著作,书中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为学界推崇,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 中山大学吴国钦教授云:“《斜出斋曲论前集》是一本颇见功力、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结集,作者提出不少新见解。说明作者功力深厚,学术视野较开阔,该论著对曲学研究无疑作出一定贡献,应予表彰。” 3、《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本书作为广东省高校文科研究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同行专家门在结项鉴定中一致肯定其学术价值。如: ● 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教授云:“该书稿对百年元散曲研究的历史作了总体回顾与思考,对元散曲研究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著。全稿占有资料丰富,选择精当,论述深刻而公允,既有历史感,又有理论深度。” ● 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云:“这是一项富有创意的研究课题。其成果材料详实,资讯丰赡,在分析评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观点新颖,立论允当。系统化地多角度地总结了二十世纪元散曲研究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二十一世纪开辟新的研究思路指明了方向。” ●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云:“本项目成果对近百年散曲研究成果作进一步探索,较全面总结其成绩及指出存在问题,资料收集全面,并能条分缕析,对元散曲的研究历程作系统的论述,立论公允,阐述明晰,能表现出理论深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003年,《东南大学学报》、《长沙水电大学学报》等先后发表书评肯定其学术价值。 4、《二十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这是一篇约1.5万字的近百年元散曲研究的学术综论,发表在《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编者在该期《编后记》中有如此评价:“资料丰富,信息量大,理论总结很有深度。”并且被《文学评论》作为该年度优秀论文提名。 5、《中国分体文学史》(四卷),由本人策划并邀请李修生教授共任主编,全国9省市13院校20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并于2001年9月12日在北京通过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书既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同行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创新意义。如: ● 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教授云:“该书体例新颖,是文学史编写百花齐放中的一花,放得很好,很灿烂。” ● 北京大学费振刚教授云:“该书叙述简明,特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教材使用,又具有学术的高水平,是一部很及时的学术著作。” ● 南开大学宁宗一教授云:“该书是第一部在文学史整体意识观照下的分体文学史著作,其创造性的构架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 中国社会科学院吕薇芬研究员云:“这部文学史加强了以文体为本位的文学史观念,强化了文体的体式特征和艺术结构的论述。是一部有新视点新尝试的文学史,可与通史互补,这是当今学术界十分需要的。” ● 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云:“这是一部独具创意的分体文学史,突破了文学通史撰写的老套路,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史新著。” ● 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云:“该书体例新颖独特,内容丰富精要,叙述准确清晰,全书既有理论厚度,又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 另如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燕瑾教授、段启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扬忠教授、北京大学张鸣先生等也都有肯定性评价。 鉴定会召开以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以及《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都发表了评论或报道;《中国教育报》和《光明日报》还发表了由北师大郭英德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吕薇芬研究员撰写的书评。现在,该书已被全国50多所高校采用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上海古籍出版社5年间已经重印6次,总印书已达80,000多册。

同校名师
  • 黄得纯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 李月琼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文学与艺术学院

  • 瞿晓鸿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理学院

  • 张军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 陈壁炎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 景栋林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 李强

    所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一对一辅导更多>>
热门名师
  • 黄予所属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 吴开琪所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 欧阳恕所属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克斯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杨梅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文衍宣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范基骏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苏朗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李俚所属大学: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