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姚才刚,(1972- ),男,湖北枣阳人,武汉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伦理学,为本科生主要讲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学史和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 《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2003年10月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 课题 1、《经典研读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7-2009年 2、《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7-2009年 3、《湖北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基地子课题,2007-2008年。 4、《当代儒学发展最新动向》,省社科基金项目,2002-2004年 获奖 专著《终极信仰与多元价值的融通》2005年获武汉市第九次社科成果优秀奖。 论文 1、建构二十一世纪的新伦理学,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4期 2、海峡两岸学者研讨21世纪的中国哲学与伦理学,哲学动态,1996年第9期 3、近二十年来刘蕺山哲学思想研究述评,当代学术信息,1997年第3期 4、《蕺山学派哲学思想读后》,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4期 5、一个“五四后期人物”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6、“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5期 7、传统儒家慎独学说浅议,求索,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论刘蕺山对王学的修正,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9、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 10、论刘蕺山晚年对王阳明心学的辩难,载《国际儒学研究》第九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6月 11、“理一分殊”与文化重建,哲学动态,2001年第7期 12、台湾当代新儒学研究概述,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13、“第三代新儒家”刍议,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4、论刘述先系统哲学思想,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5、台湾当代新儒学研究概述》,载《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论“第三代新儒家”,载《玄圃论学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7、“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8、“两行之理”与终极关怀,载《恒道》第二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9、论儒学的超越性与宗教性,载《哲学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20、从中国文化视角驳斥“台独”论调,中国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21、试论明末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3期部分转载 22、传统礼学精神的现代阐释,信息参考,2004年第8期 23、东林与蕺山:晚明儒学的多向度,载《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4、刘宗周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总结,载《新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25、“理一分殊”与儒学重建,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1期 26、从儒家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的关系看哲学之用,载《哲学的应用与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7、先秦礼学的创新之作,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 28、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可否相容,载《恒道》第三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29、略论理学的主要问题意识及其现代启示意义,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 30、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载《楚天学术》第七辑,崇文书局2005年 31、略论明末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载《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论刘述先新儒学思想的特色,鹅湖月刊(台北),2006年第10期 33、儒家道德精神的重建——论高攀龙对王学的修正,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4、论刘述先新儒学思想的特色,载《儒学、文化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 35、论理学的主要问题意识,朱子文化,2007年第3期 36、乡风文明建设刍议,党建闻新,2007年第11辑 37、传统儒家修身学说及其现代价值,载《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8、许孚远哲学思想初探,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