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郭建勋,男,汉族,湖南涟源市人,1954年6月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楚辞”在汉代的流传和演变》,导师黄寿祺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导师聂石樵教授)。1997年7月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湖南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从事楚辞、辞赋、中国古代韵文、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 个人出版的主要著作: 1.《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2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2.《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23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宋太祖赵匡胤》,43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先唐辞赋研究》,3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5.《新译易经读本》,42万字,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出版。 6.《博士与中学生谈语文学习》,20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古诗观止·明诗》,26万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8.《周易译注》,16万字,广州出版社1997年出版。 9.《新译尚书读本》,24万字,台湾三民书局2005年出版。 10.《中国古代选人用人方略》,18万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 1.《中国语文》,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合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岳麓书社1997年出版、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 3.《古代文学教程》,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 4.《先秦诗精华二百首》,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5.《古诗文精品录》,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6.《辞赋大辞典》,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 7.《历代山水名胜赋鉴赏辞典》,合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个人发表的主要论文: 1.《论〈老子〉和〈庄子〉的辩证思想之异同》,《福建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 2.《周易之“周”发微》,《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 3.《汉人观念中的“辞”与“赋”》,《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4.《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再认识》,《求索》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5.《〈诗经〉中的意象浅析》,《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 6、《论“楚辞”在汉代盛行的原因》,《福建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 7.《略论楚辞体作品在汉代的流变》,《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3期。 8.《孔子提出的“君子”言行模式》,《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1年第2期。 9.《“楚辞”名义浅探》,《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 10.《贾谊的辞赋及其意义》,《求索》1993年第4期,《香港新亚学术集刊》第13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11.《论屈原特出人格的内涵及其它》,《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12.《骚体的形成及其称谓辨析》,《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 13.《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的内因外缘》,《求索》1996年第2期,《中国文学年鉴》介绍。 14.《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要。 15.《论建安骚体文学情感指向的主要层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6.《论阮籍、嵇康的骚体作品及其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6年第2期。 17.《楚辞学》,收张岱年主编《国学通览》,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18.《晋代骚体文学的三大主题》,《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19.《南朝骚体文学艺术上的新变》,《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7年第3期。 20.《晋代骚体文学的艺术风格与体式》,《中国韵文学刊》1996年第2期。 21.《晋代骚体文学情感的世俗化》,《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 22.《论骚体的形式特征》,收《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 23.《楚歌·楚声·楚辞》,《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3期。 24.《略论楚辞的“兮”字句》,《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25.《20世纪楚辞研究概述》,收《百年学科沉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论陆云的辞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7.《论楚辞在形制上对文体赋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8.《骚体赋的内涵及其地位》,《求索》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29.《楚辞句式对文体赋的侵淫》,《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4期。 30.《楚辞与骈文》,《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31.《楚辞的文体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32.《楚辞与哀吊类韵文》,《云梦学刊》2002年第2期。 33.《论词对楚辞的接受》,《求索》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新华文摘》论点摘要,《中国社科文摘》论点摘要。 34.《游国恩的楚辞研究与教育品格述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5.《楚辞与歌赋诗词》,《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1期。 36.《论楚辞孕育七言诗的独特条件及衍生过程》,《中州学刊》2002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37.《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8.《乐府诗对楚辞的接受》,《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39.《论骚体文学研究在当代楚辞学中的定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0.《骚体文学:当代楚辞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4期。 41.《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42.《傅玄的辞赋创作及其理论》,《求索》2004年第1期。 43.《楚辞形制与意象在宋词中的作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28日。 44.《论南朝辞赋的贵族化》,《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 45.《晁补之楚辞学论略》,《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6.《论文体赋对楚辞的接受》,《新亚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2004年第1期。 47.《从“恋乡”到“爱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11月24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48.《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体学视角》,《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5年4月15日。 49.《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求索》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 承担的主要课题: 1.辞赋文体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2003-2005 7、5万元(学校另配3、75万元,独立) 2.汉魏六朝诗赋中的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 2002-2004 0、9万元(独立) 3.辞赋体式之流变研究 湖南省社科联课题 2004-2006 1万元(独立) 4.辞赋文体研究 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独立) 5.湘楚文化与人格培养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2003-2005 排名第二 6.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 2000-2002 0、7万元(独立) 7.《历代辞赋总汇》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重点课题 1991-2000 (排名第五、分册副主编) 主要奖项: 1.《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 湖南省社科三等奖(独立,2004) 2.2002-2003年湖南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2000年以来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1.《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体式》,2000年国际楚辞学研讨会(北京语言大学) 2.《楚辞与七言诗》,2000年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 3.《南朝女性题材辞赋论略》,2001年国际辞赋学研讨会(漳州师范学院) 4.《论楚辞的形式特征》,2001年全国古代文体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 5.《“骚体文学”的概念及其意义》,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大学) 6.《楚辞对词的影响》,2003年高校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复旦大学) 7.《综合性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刍议》,2003年高校文学院中文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北京广播学院) 8.《汉魏六朝辞赋中的夫妇表达》,2004年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都师大) 9.《汉魏六朝诗赋中的伦理禁忌》,2004年《文学遗产》西部论坛(新疆师大) 10.《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师大) 11.《骚体赋的内涵与文体特征》,2004年古代文学文体研讨会(湖南大学) 12.《早期辞赋的文化学分析》,2004年先秦文化与文学研讨会(山西大学) 13.《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2005年国际古代韵文学术研讨会(安徽师大) 14.《北朝骚体文学概说》,2005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内蒙古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