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学校网> 名师列表> 杨光圣

名师简介

杨光圣老师

杨光圣

所属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主授课程: 暂无内容

教学风格: 暂无杨光圣的教学风格

个人简介

姓名: 杨光圣 出生年月: 1962.4 性别: 男 硕 博导: 博导 民族: 汉 开设课程: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油菜生物技术 学位: 农学博士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7-87281713 电子邮件:gsyang@mail.hzau.edu.cn 个人简介杨光圣,男,1962年4月出生,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创建甘蓝型油菜GCMS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研究(项目编号:39570044),1996-1998,8万元,已完成。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第二主持人):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39770466), 1998-2000, 35万元,已完成。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项目编号:30080012),2002-2003,14万元,已完成。 (4) 国家973计划: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及其分子机理(项目编号:2001CB108807),2002-2004,75万元,正在进行。 (5) 国家863计划: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 2001AA241111),2001-2003,45万元,已完成。 (6) 国家863计划: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与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 2002AA207009),2002-2005,75万元,正在进行。 (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与应用(项目编号:20010504002),2002-2004,5万元,已完成。 (8)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高产、优质、高油份、多抗(耐)病油菜新品种(组合)及专用饲料油菜新品种选育,2002-2004,50万元,已完成。 (9)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优质杂交油菜H9908、H9909新组合,2002-2003,60万元,已完成。 (10) 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优质超高产新品种“新油15号”,2003-2004,10万元,正在进行。 (11) 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华杂6号”,2003-2005,20万元,正在进行。 (12)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高产优质(单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项目编号: 85-03-03-02), 1991-1995, 10万元,已完成。 (1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的研究(项目编号: 96-002-02-13-3), 1996-2000, 7.5万元,已完成。 (14)国家攀登计划(第二主持人): 油菜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基因遗传的研究(项目编号: PD-X2-5-2), 1993-1998, 20万元,已完成。 (15)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2001,12万元,已完成。 (16)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2001-2003,30万元,已完成。 (17)湖北省111人才基金:2002-2003, 1万元, 已完成。 (1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项目编号:95J08), 1996-1998, 1.8万元,已完成。 (19)湖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甘蓝型油菜双低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种的选育(项目编号:991P0801)1999-2001, 9万元,已完成。 (2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交种(项目编号:2000J110),2001-2003,10万元,已完成。 (21)横向科研项目: 甘蓝型油菜双低两系杂种的选育, 1999-2005, 每年2万元,正在进行。 (22)欧共体项目(第二主持人):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ilseed rape(项目编号:IC18-CT97-0172), 1997-2001, 110400 ECU(欧元),已完成。 (22)国际合作项目(第二主持人)(日本三菱植物工程研究所): 甘蓝型油菜Kos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 从1997年开始,每年1万美元,正在进行。 (23)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华油杂9号”,2004-2006,10万元,正在进行。 (24)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华油杂10号”,2005-2007,10万元,正在进行。 (25)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超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H9901(拟定名华杂8号)中试与示范,2003-2006,正在进行。 (26)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生物技术辅助选育优质油菜新品种华油杂9号和华双4号中试与示范,2004-2007,正在进行。 (27)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生物技术辅助选育优质油菜新品种华双5号和华油杂10号中试与示范,2005-2008,正在进行。 (28)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超级杂交油菜“华油杂9号”,2005-2008,正在进行。 (29)武汉五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2005-2009,正在进行。 (30)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杂交油菜亲本繁殖,2004-2009,正在进行。 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获奖情况: 1.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创建、研究与利用”获2003年湖北省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与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3.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华杂2号的选育与应用”获199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4. “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质杂种的研究、选育与利用”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5. “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华杂3号等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获1996年首届亿利达科技奖(排名第三)。 6. “双低杂交油菜华杂3号及应用技术开发”获1998年农业部丰收 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7.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9. 1994年获由国家人事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协三家联合授予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10. 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 1998年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12. 1999年获中国农学会首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13. 1999年入选农业部人才培养“神农计划”。 14.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5. 2000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16. 2002年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17. 2001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18. 2001年获团中央“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19.2002年获武汉市“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专利情况: 1.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于199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3109219.1)(第一完成人) 2.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于199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4119115.x)(第二完成人) 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同核保持系选育方法”于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8121741.9)(第一完成人) 4.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选育方法”于200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16504.7)(第一完成人)。 5. 油菜光敏感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选育方法(01106599.0)(第一完成人)。 6. 用于油菜杂优利用的隐性细胞核+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选育方法(01114271.5)(第一完成人)。 7. 一种生态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种种子生产方法(01114272.3)(第一完成人)。 8. 提高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方法(01114273.1)(第一完成人)。 9. 一种选育黄籽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方法(02138779.6)(第一完成人)。 10. 一种选育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用系的方法(200410012826.6)(第一完成人)。 发表的论文及著作1.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0. The inheritance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04:121-124. 2.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5.Establishment of genic an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three line systems of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58-90 3.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6.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 18:56-57 4.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Transference of Xishuiba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from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to vegetable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1996, 18:54-55 5.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Ma Chaozhi, Yang Xiaoniu. Establishment of a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6,116:184-192 6.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enetic inverstigation of three lines with thre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1997,116:296-298 7.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Classifica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Brassica campestris L.). Acta Horticulturae, 1998, 459:275-280 8. Yang Guangsheng,Duan Zhihong,Fu Tingdong.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way of utilizing pol CMS for hybrid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Proc.10th Inter.Rapeseed Cong. 1999.(光盘) 9. Yang Guangsheng,Chen Changbin,Zhou Guolin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four self-incompatible lines in Brassica napus.Plant Breeding, 2001,120:57-61 10. 11.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4. Spontaneous androgenesis in Brassica napus 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3(1):93-98 12.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Genetic investigation on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作物学报,1998, 24(6):705 -710 13. 14.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Studies on “three lin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developed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0, 104:115-120. 15.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Some inverstigation on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Eucarpi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0, (12):46-47 16.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General statement on the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rapeseed heterosis in Chin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 14 15: 26-28. 17.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apese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 three lines ”.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14 15:38-39. 18.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The heterosis,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effect,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L. Proc. 8th. Inter. Rapeseed Congress, 1:88-94. 1991. 19. Fu Tingdong,Si Pi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Qvercoming self-incompatibility of Brassica napus by salt(NaCl) spray. Plant Breeding, 1992, 109(3):255-258. 20.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Ma Chaozhi. Discovery,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Brassica napu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95, 5(2):169-177 21.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apeseed heterosis breeding in China.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119-121 22. Fu Tingdo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Heterosis breeding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86-88 23. Fu Tingdong, 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and Ma Chaozhi.Rapeseed varieties and Improvement in China.GCIRC Bulletin,1997,No.14:90-95 24. Lu G Y, Yang G S, Fu T 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Ms)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2004, 123:1-4. 25. 26. Junxia Wang,Guangsheng Yang,Tingdong Fu,Jinling Meng. 2000.Development of PCR-based markers linked to the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for th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Acta Genetic Sinica, 27(11):1012-1017 27.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 Heterosis of double lower self- incompatibility in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Agriculture Science in China,2002,1(7):732-737 28. Yuan Mei,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Li Yun.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orf224 atp6 by the pol CMS restorer Rfp gene in Brassica napus L. Acta Genetica Sinica,2003, 3(5):469-473 29. Liu P W, Zhou G L, Yang G S, Fu T D. Evalulation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hybrid parents developed in Brassica napu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2(9):1054-1060 30. 31. 杨光圣、 傅廷栋. 1987. 环境条件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 中国油料, (3):15-19. 32. 杨光圣. 198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遗传, 10(5):8-11. 33. 杨光圣、傅廷栋、陈永德. 1990. 甘蓝型油菜陕2A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9(2):141-147. 34. 杨光圣、傅廷栋. 1990.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可育两用系选育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 23(1):90 35. 杨光圣、傅廷栋. 1991.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保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 17(2):151-156. 36. 杨光圣、傅廷栋. 1993.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可能途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2(4): 307-316. 37. 杨光圣、傅廷栋. 1993.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增刊), 19:48-53 38. 杨光圣、傅廷栋. 1993.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及其遗传学理论研究专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增刊), 总第14期:1-94 39. 杨光圣、Robbelen, G.傅廷栋. 1994. B 染色体组对芸苔属种间杂种染色体组配对关系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3(2):111-117 40.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马朝芝. 1995. 甘蓝型油菜生态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I. 生态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作物学报, 21(2):129-135 41.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6.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筛选与遗传, 中国农业科学, 29(4):17-22 42.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6.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5(3):215-220 43.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6.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建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5(4):316-321 44.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7.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比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6(3):249-254 45.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7.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 II. 环境条件对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6(5):330-334 46.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1997.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利用. IV. 隐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作物学报, 23(2):144-149 47. 杨光圣,傅廷栋, Gregory.G.Brown. 199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 中国农业科学, 31(1):27-31 48. 杨光圣,傅廷栋. 1999. 甘蓝型油菜tour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 32(2):106 49. 杨光圣,瞿波,傅廷栋. 1999.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5): 405-408 50. 杨光圣,瞿波,傅廷栋. 1999.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6):520-523 51. 杨光圣,瞿波,王淑新,傅廷栋. 2000.一个甘蓝型油菜DGCMS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及细胞学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2(3):16-21 52. 杨光圣,瞿波,李海渤,傅廷栋. 2000.甘蓝型油菜RGCMS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及解剖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6):528-532 53. 杨光圣 傅廷栋. 利用RGCMS体系改良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华杂4号”亲本不育系1141A.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210-213 54. 55. 傅廷栋、杨小牛、杨光圣. 1989.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与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8(3):201-207. 56. 傅廷栋、杨光圣、杨小牛. 1989.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农牧情报研究, (11):1-8. 57. 傅廷栋、杨光圣. 1990.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作物研究, (3):9-12 58. 涂金星、傅廷栋、郑用琏、杨光圣、马朝芝。1999.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I。形态标记与隐性核不育的连锁关系。作物学报, 25(5):556-559 59. 涂金星、傅廷栋、郑用琏、杨光圣、马朝芝。1999.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II。P6-9紫茎基因与可育基因连锁的分子证据。作物学报, 25(6):669-673 60. 王俊霞,杨光圣,傅廷栋,孟金陵.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学报,2000, 26(5):575-578 61.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应用于油菜研究的简便银染AFLP标记技术的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0(5):413-415 62.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0(6):528-530 63. 周国岭, 杨光圣, 傅廷栋. 基因克隆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0(6):584-592 64. 沈金雄,陆光远,傅廷栋,杨光圣. 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表现的关系. 作物学报,2002,28(5):622-627 65.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 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60-1065 66. 段院生,刘平武,杨光圣.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5-9 67. 段院生,刘平武,杨光圣. 用RAPD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杂种H9909的纯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4):301-305 68. 袁美,杨光圣,傅廷栋.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87-91 69. 袁美,杨光圣,傅廷栋,严红艳.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 Ⅲ. 8-8112AB的温度敏感性及其遗传.作物学报,2003,29(3):330-335 70. 陆光远, 杨光圣, 傅廷栋. 一个简便的适合于分析油菜中SSR位点的检测体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25(3): 79-81 71. 陆光远, 杨光圣, 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 作物学报, 2003, 30(2):104-109 72. 沈金雄,易斌,傅廷栋,杨光圣. 植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概述. 植物学通报,2003,20(3):257-263 73. 马朝芝, Sakai Takako, 傅廷栋,孟金陵,杨光圣,涂金星. RAPDs和RFLPs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2003,29(5):701-707 74.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遗传学报 2004,31(11):1309-1315 75.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周国岭,刘平武,杨光圣,傅廷栋 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1):1766-1771 76. 甘蓝型油菜SSR、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表现的关系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4):477-483 77.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的纯度鉴定 沈金雄,陆光圣,傅廷栋,杨光圣,魏泽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26(12):12-15 78. Molecular mapping of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 M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u GY, Yang GS, Fu TD Plant Breeding 2004,123:262-265 79. Identification of AFLP fragments linked to one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RGM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conversion to SCAR markers for marker-aided selection Ke LP, Sun YQ, Liu PW, Yang GS Euphytica 2004,138:163-168 80.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作物学报 2004,30(2):104-107 81.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平武,杨光圣 作物学报 2004,30(12):1266-1273 82. 杨立勇,范志雄,杨光圣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几项技术改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14-18 83. 范志雄,魏泽兰,雷伟侠,杨立勇,杨光圣 .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后代脂肪酸组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15-18 84. 雷伟侠,范志雄,杨光圣 .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试管苗保存和壮苗技术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 85. 刘平武,周国岭,杨光圣,傅廷栋. 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 作物学报,2005,31(5):640-646 86. L.P. Ke, Y.Q. Sun, D.F. Hong, P.W. Liu and G.S. Yang. Identification of AFLP markers linked to one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 in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2005,124:367-370

同校名师
  • 熊立仲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胡敏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蔡建波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 鲁剑巍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刘昕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文法学院

  • 张学振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水产学院

  • 祝自新

    所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体育课部

一对一辅导更多>>
热门名师
  • 黄予所属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 吴开琪所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 欧阳恕所属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克斯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杨梅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文衍宣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范基骏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苏朗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李俚所属大学: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