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要乱打“降价”牌
大学生怎么了?薪资期望值一再降低,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自降身价的背后,仅仅只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种行为是否理智?降低期望的大学生能否因此得到一份渴望已久的工作呢?
【求职心理】
薪资期望降低
今年3月上海某高校春季招聘会现场,尽管招聘会中企业开出的价码都不高,多数单位都在每月2000元以下,甚至低至1200元,但仍有不少学生上前询问。而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很多本科生向只需要专科文凭的单位投出了简历。
上海招聘会的这一幕只是大学生普遍期望降低的缩影而已。3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春季招聘的热潮。拥挤的人群,焦急的眼神,一再降低的薪资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零工资就业
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经验,在参与调查的五千多名大学生中,近七成表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对理想的单位零工资就业。
据了解,大学生打免费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积累经验,甚至有一成大学生寄希望于能够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使雇主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能够最终获得该单位宝贵的工作机会。
【求职心声】
初期要求高 遗憾丢机会
某高校土木系徐同学说,在求职初期,他因为对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了解得少,期望过高,所以错过了两三次机会,他说:如今求职高峰期过去了,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所以我只能降低对工作的要求。我的同学中,有不少人都降低了对月薪的要求。
时间紧迫 急寻退路
某招聘会上的李同学表示,目前的就业压力巨大,自己找了近半年的工作也没有合适的。如今已到3月中旬,再找不到工作就真的很尴尬了。
越到后面,就越紧迫,压力可想而知。只要能早点找家公司,薪资什么也讲究不了那么多。毕竟我们大学生处在被挑选的位置。李同学带点无奈地表示。
薪水其次 锻炼第一
张同学是北京市某高校大四学生,连日来,他一直忙碌在各招聘会上,经过一番综合比较,最终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吻合的教育岗位。尽管薪水不高,但他表示,他不为薪水多少,只为自己能有更多的锻炼,这样选择对自己的前途发展更有好处。
【回音壁】
适当调整期望值 求职渐趋理性化
大学生的身价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值逐渐趋向市场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加理性。
不少大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局势,直面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地对待薪资水平。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不过,薪资期望也要避免极端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恐怕才是最有利于大学生求职的。
盲目降低不可取 企业选人不含糊
大学生期望值降低是现实,不过,有关专家提醒各位:盲目地降低薪水并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表示,他们对于用人的标准不会因为薪水低而放松。
高校老师也不认同大学生一味地打低价牌。有些老师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大学生的贬值。薪水只是企业考虑用人的一个方面,但绝不是主导因素。
对于一些小公司而言,它会欢迎这类大学生来求职。但对更多公司而言,员工的各人发展与企业的成长都很重要,他们只会选择适合的求职者,不会因为谁的薪水要求低就录用谁。
期望过低 自信不足
也许有大学生会辩驳,薪资要求低是因为供大于求,但是,真的完全是这样吗?你真的就只认准这一个原因吗?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看重的是员工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如果员工的个人能力很强,公司并不介意高薪聘用。在他看来,期望过低,反映大学生某种程度上的不自信,对自我价值认识不清,这样的求职者,公司显然是不愿聘用的。
目标不明确 病急乱投医
为了找退路是多数还未落实工作的大学生当下的想法。毕业时间渐趋临近,迫于现实也好,迫于压力也好,这部分群体越来越心急,急没错,只是更容易乱了阵脚。为了能够搭上求职的末班车,大学生最快能想到的招数就是降低薪水要求。
可是,你为自己想过吗?就你个人而言,你想过你要做什么吗?你想过什么行业最适合你吗?你想过自己在工作中要得到什么吗?你想过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吗?
为自己想想,你才会知道下一步的方向。没有方向的寻找,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重复过去的迷茫与不惑,并不会带来你要的工作。
【大学生不要乱打“降价”牌】相关文章:
上一篇 : 大学老师开学两个月匆匆回 下一篇 : 周济免职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