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呵护男孩变弱
在国外,爸爸出门前会跟3岁儿子说:现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要好好照顾妈妈。在中国,即便是面对已经成年的儿子,爸爸们依然会说:我不在家时,记得听妈妈的话。有专家认为
2009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所所长杨雄,曾在上海5个区的十几所中小学主持过一项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调查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身体状况、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5个维度来测量青少年发展状况。结果发现,男生在这5个方面分别比女生高1.102分、低2.027分、低1.986分、低1.311分、高2.009分。
是男孩变弱了吗?亦或许这只是一种正常现象?
学者、教师们纷纷谈了各自看法。有人认为男孩变弱现象值得关注,也有人认为对此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赞同观点]
男女平等导致性别化教育混乱
揭教授同时认为,几十年来关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认识误区,也是导致性别化教育混乱的一个原因。
我们往往把男女平等解读为男女一样,这种男女一样,一开始表现为女性男性化、女性中性化,到后来慢慢演化为男性中性化,直至男性的女性化,日韩风又加剧了这一趋势,再加上所谓的多元化思潮,导致我们的社会不再尊崇两性的自然差异。
其次,男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成长为男子汉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除了家庭以外,最重要的性别社会化场所就是学校。揭教授提到了一个例子,在谈到受欢迎的男女生类型,经常有男生因为瘦小感到自卑,但女生愿意接近他,原因是他成绩名列前茅,所以他就更加努力地读书。与此相应的,是那些为了成绩无视自己性别的女生。
独生子女时代缩小男女性别差异
这表明,男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只有在身体状况、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高于女生。针对自己做的调查结果,昨天,杨雄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是家庭环境、教育体制和观念变革等多种原因,叠加后放大的结果。
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家庭在抚养男孩、女孩时,并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因为只有一个女孩子,所以女孩子也要当男孩子来养,希望她优秀、希望她得到最好的教育。同样,因为只有一个男孩子,特别金贵,所以怕他受伤、过分保护,男孩子本该有的一些特质就弱化了。杨所长认为,除了家庭教育的阴盛阳衰外,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也更有利于女孩子的发展,女孩子早熟、细致,在以重复性为特点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更容易出挑。
杨所长提到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陈惠瑛老师的赞同。
我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学生把一张空白试卷带回家,允许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但试卷上不能留下痕迹,第二天把空白试卷带回学校后,在课堂上完成。陈老师试验的结果是,女生的试卷成绩明显好于男生,这一方面说明男孩不够用心,对自己的事没有责任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女生更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女生比男生表现得更优秀。
备受呵护的环境难以获得男子汉角色认知
对于杨雄所长的观点,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副所长、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妇女保障研究所所长揭爱花也进行了补充。
首先,身为儿子和孙子的男孩,很难在一种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关于男人、男子汉的角色认知。在国外,爸爸出门前会跟3岁的儿子说,现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要好好照顾妈妈。在中国,即便是面对已经成年的儿子,爸爸们依然会说,我不在家时,记得听妈妈的话。
而对于女孩,揭爱花则认为,除了杨所长提到的原因,当下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危机,也使得父母特别是母亲,希望女儿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生活,所以不断教导和训练她们的勇气、毅力和拼搏精神。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学生连思考自己性别角色定位的时间都没有,男生们又怎么可能有明确的男子汉意识和表达呢?
【备受呵护男孩变弱】相关文章:
上一篇 : 教育部将研究优惠政策 玉 下一篇 : 加快灾区复学复课进度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