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录取38岁车夫读博是积极尝试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我同意38岁高中学历的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大学博士生,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励志故事的认知,在我眼中,它更是一次科学人才选拔理念在践行层面的破茧。
“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先进人才观,其不乏成功实践佐证。现任复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1978年报考谭其骧先生研究生时就是以高中学历考了第一名,1983年拿到博士学位。苏步青先生当年招的研究生中也有高中学历的,现在有些成了数学家。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佳话还可上溯既往。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教师;沈从文小学没毕业,胡适却把他请到中国公学讲台上……然而多年来,国人对“不拘一格”说多做少甚至“口惠而实不至”,换言之,具体至现下不少地方实践层面,“不拘一格”仍属坚冰一块蛹缚茧中。作如是观,我以为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堪称为一次理念破茧。
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显然不合“一格”。我所谓的“一格”当然是指当下博士选拔之一元之“格”。按现下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而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不够“格”。以至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专门去了一趟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作了沟通后才破了这个“格”。
“破格”是不是不要“格”,当然不是。我认同顾云深的说法:某种程度上,考试当然是最公平的做法。但如果把考试制度固化,推及到人才选拔的每一个层次,一些偏才、怪才就会失去机会,尤其是博士生阶段,需要的是对某一门学科特别热爱、愿意钻研、且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而不是最会考试的人。至少应该把招博士生的权力还给教授,因为他们最有资格去判断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我特别注意到,对“破格”后可能出现黑箱操作的问题顾云深则认为,如果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责任应当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有一个好的制度,给予教授充分的信任,我相信大部分教师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在我看来,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另一种“格”,是保障“破格”不“出格”的“格”。此其一;其二,“破格”后的蔡伟还将“补格”。复旦大学研究蔡伟入学后,必须先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学业再修读博士。
回到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新闻事件上说事。我以为,38岁三轮车夫能否读博的实质不是他是不是“38岁三轮车夫”,而是有没有“读博”的学识基础和才能资格。换言之,其有无被复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的资格。据蔡伟读博的主要推荐人,在学术圈内以严谨务实出名的裘锡圭先生介绍,他和蔡伟结识算起来已有十余年。1995年蔡伟还在自学期间就给裘先生写过信,裘先生回信赞他:“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老实说,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则如是说:“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蔡伟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复旦已经在上海医学院等院系探索改革,变传统博士考试制度为国际惯行的申请考核制度。录不录取这位学生,决定权在于导师。期待复旦破之冰之履生根开花,渐行渐远。
【复旦大学录取38岁车夫读博是积极尝试】相关文章:
上一篇 : 复旦大学录三轮车夫读博士 下一篇 : 三轮车夫读博 复旦大学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