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才、怪才选拔以后如何培养
大学在计划招收偏才、怪才的时候,是不是为他们的培养作好了准备?如果要把培养落到实处,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专家认为,在健全的培养机制下,钻研、实干的学生才能最终成功。
当黄蛉决定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写出一篇高考(微博)作文时,他已认准要用超常规的出牌方式,为自己的求学之路下一把赌注。
在2009年的高考中,黄蛉赌赢了。凭借古文字,未能达到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的他,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三本)破格录取,成为名噪一时的甲骨文达人。两年之后,已经大三的黄蛉没有料到,这场赌局非但没有结束,反倒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
11月2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官方网站发布新闻称,由锦城学院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的甲骨文考生黄蛉(2009级汉语言专业),目前已经转入四川大学继续深造。由此,黄蛉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
然而,仅时隔3天后的11月5日,有媒体报道,四川大学返聘教授、专门负责指导黄蛉的古文字专家何崝,已向学校提交辞呈,表示不愿再指导黄蛉,原因是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
有评论认为,甲骨文考生风波再起,应当引起高校对偏才、怪才进行遴选和培养的深刻反思。
谁是偏才、怪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张亚群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在大众传媒和学术界,多以当年钱 书、吴晗、臧克家被名校破格录取为典型,对比当今统一招考在选拔偏才、怪才方面的功能缺失。
2003年,我国启动实施高校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此举被认为是给偏才、怪才打开了升入名校大门的机会。然而,正如张亚群所言,大学是否应录取偏才、怪才以及怎样录取,是困扰当今大学自主招考的热点问题。
前不久,各高校先后推出自主招生新政,其中不乏被看做是专门为招收偏才、怪才而设的选拔计划。
何谓偏才、怪才?在招生政策中,清华大学(招生办)将拔尖计划表述为主要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计划则称,主要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招收各地区拔尖中学综合素质高或具有某方面特长、且具有人民大学相关学科培养潜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2009年,四川大学推出双特生培养计划,专门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招收特殊人才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具有特别专长和潜能的学生一律形容为偏才和怪才,这一通俗说法会对公众产生误导。
顶尖大学对于偏才、怪才的看法也并不完全一致。2011年自主招生期间,北京大学(微博)招生负责人就曾表示并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原因之一就是偏才、怪才难以准确界定。
我们原来说的偏才、怪才,是在基础教育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有的学生某一门课特别强。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看来,如今所谓的偏才、怪才,则应当是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有一门课特别突出,超出了同龄人,甚至达到了准专业水平。
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他还说自己别的课都不行,就一门课很强。这就有点值得怀疑了。程方平同时提醒,如果学生仅见长于一个特别专业领域,其发展也不见得能成大器,因此对于偏才、怪才一定要慎重。
偏才、怪才的选拔之路
自主招生的目的,在于改变统一的招生标准,满足高校特殊的个性化需求。在张应强看来,若高校只是通过自主招生来实现招收偏才、怪才,这种倾向就值得商榷了。
高校不排斥偏才怪才,利用自主招生机制发挥学校选择权,这是可以的。张应强同时强调,学校在获得自主招生权以后,首先应当承担起社会对招生公平的基本诉求,要用好手中的权力。
对于偏才、怪才而言,这一公平性正体现于学校是否能够准确判断,此人是否真的具备特殊才能?是否真的具有培养潜质?张应强说,光靠偏和怪,自然不能判断其是否有才。
程方平则表示,就算是招收偏才、怪才,也得有硬性标准,也得设置基本的底线。一看这个学生超出常规,马上就认为他是人才,这就有些滑稽了。他认为,一个人才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是通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砥砺而成。
事实上,高校在选拔特殊人才时,也制定了各自的评价办法,有些还甚为严格。
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浙江大学特别开设求是科学班。浙江大学教学研究处副处长、特殊培养办公室主任唐晓武介绍,求是科学班在今年进行人才选拔时,建立了5轮综合评价选才办法,考生须参加2轮笔试和3轮面试。
唐晓武说,如此严格的选才过程,目的是避免高水平偏才、怪才的流失,同时避免具有严重心理疾病学生的录用。
人才培养特区里的未来大师?
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和生物共5个学科率先试点,力求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随后,参与该计划项目的多所顶尖高校,纷纷开设拔尖班、实验班探索拔尖人才的特殊培养,由此形成各种人才培养特区。某高校拔尖计划项目负责人表示,开设此类班级,就是要培养将来能拿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的人才,因此要招收偏才、怪才。
大学在计划招收偏才、怪才的时候,是不是为他们的培养作好了准备?张应强认为这值得拷问。把培养落到实处,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记者了解到,对于特殊人才的培养,各所大学也都在探索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较常见的是为其配以专门导师。
对于建立人才培养特区这一做法,张应强则表示,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开展特殊教育计划的小范围探索,这无可厚非。然而他同时认为,一流的顶尖大学长期设立特殊培养机构并不可取。
作为顶尖大学,整个的本科教学都应该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目标。张应强说,选拔度非常高的精英大学,还要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拔尖培养,我认为是本科教育指导思想的偏误。
对此,程方平同样认为,改善培养方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才是当务之急。我们的大学不是为一两个偏才、怪才而办的。统招进来的学生中,也有很多特别的拔尖人才。他认为,在健全的培养机制下,钻研、实干的学生才能最终成功。
【偏才、怪才选拔以后如何培养】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加入SPSS中国Academic Program计划
上一篇 : 高校女生逐渐变强势 下一篇 : 北大清华特殊类招生全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