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山寨能力”
《华西都市报》专访成都东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应辉教授
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升格为成都东软学院,成为本科二批次院校,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一年过去了,成都东软学院有什么变化?学院有哪些特色优势和改革举措?昨日,成都东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应辉教授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说: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工作,找好工作,持续找到好工作,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好工作,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成功的标准,就是积极向上,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通过这样的人生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国际化共享全球教育资源
前不久我曾赴美国访问、学习,当教官听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已在四川落户时,都很惊讶。张应辉说,中国的发展令世界侧目,欧美等国的企业都把中国作为国际化的主战场、主阵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中外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提速,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了高校的使命与机遇,未来十年,我们优秀的学生一定是面向全世界的。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我们的国际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软集团是一个新兴的跨国企业,全球2万名员工中,有1000名外籍员工。据张应辉介绍,成都东软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遍布全国的东软软件园和国内外合作伙伴的IT教育资源,目前已与澳大利亚的ADELAIDE大学、SWINBURNE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联合开展2+2、3+1、211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并先后与IBM、SUN、Skillsoft、BEA、SAP、惠普、思科、东芝、松下电工等跨国IT企业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全球先进的教育资源,使学院学生接受最先进的现代IT教育。
2012年3月,成都东软学院首批赴美实训学生抵达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这是学院与美国Appconomy公司共同开发的国际交换实训项目。在近一年的实训期内,学生将参与美国公司的项目开发,参加当地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每位学生与一位美国大学生同住一间寝室,增进对美国文化的了解,锻炼英文。张应辉预言:这些学生回国后,一定会比很多名校的毕业生还要抢手!
关键词:创新力不考试也可以得90分
中国人山寨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却相对不足。张应辉认为,这与教育体制有关,我们的孩子从小背着手上课,作业、考试一定要有标准答案,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偏弱。在他看来,创新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美国的孩子在学一门课的时候可能有十次创新的机会。在成都东软学院,批判性思维也会受到鼓励,小组学习中,一个学生在讲,其他同学都在挑漏眼,言之有理的,我们会给学生加分。
在东软,学习是多样的。也是多彩的
学习内容,不只是专业知识,比如,学生入学后,要看《杜拉拉升职记》,切实感受毕业后的工作状态,包括怎么做项目、怎么开会等等;学院实施基于项目、案例的学习,5级项目把所有课程体系串起来,把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融合在一起。
学习方式,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学习。
学习主体,不只是以个体为单位,学生以项目为核心,6人为一组进行学习,责任感从不好意思开始,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也要好好学习。
学习地点,不仅是在校园和课堂,一堂课,可能会在咖啡厅里上,也可能会在离青城山不远的街子古镇上。
评价体系,不只是分数,企业要的不是考试能力,而是编程能力和工程积累,学生在项目或竞赛中有上佳表现,相应学科成绩可以不考试给90分!
教学安排,实施1321学期设置:1个学年3个学期,其中2个理论学期,1个实践学期。1321加快学业进程,使学生有机会在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合作企业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关键词:新模式构建TOPCARES-CDIO体系
2011年1月4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宣布了戈登奖得主,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dwardCrawley因创立CDIO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获此殊荣。戈登奖和德雷铂奖、拉斯奖并列为美国工程界三大最高奖项,被誉为工程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可以获得50万美元和奖章。
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吸收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据张应辉介绍,成都东软学院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依据IT人才能力指标,创造性地构建了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八大能力体系(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确保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建立了以学生学习产出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组织保障、过程监控等方面,评估与改善教学质量,实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学业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教学管理评估等,为培养高质量IT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记者手记| 与教育改革者共舞
2012年3月12日,西安西京医院,73岁的丁祖诒溘然长逝。在心脏搭桥手术后,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曾赋诗一首:安得增寿五十载,相伴后生到地老。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开拓者,后生是丁祖诒的未了之愿、未竟之业。从1987年创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起,特立独行、敢说敢干的他一直置身于风口浪尖。尽管外界褒贬不一,谁又能否认,丁祖诒和他一手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5月31日,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空旷的大厅,一个孤独的背影在窗前来回踱步。两天前,南方科技大学招生计划获教育部正式批复。拿到准生证后,校长朱清时马不停蹄地飞抵家乡成都,举行招生说明会,并担纲主讲人。面对各路媒体轮番轰炸,66岁的他难掩疲惫,却掷地有声:南科大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我们是在创造历史,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中国教改的必要尝试,我们所走的方向是中国教育的必经之路。
6月17日,成都东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张灯结彩,鲜花和奖状印红了一张张年青的面庞,伴着掌声和喝彩、欢笑和泪水,又一届学生毕业了!这是学院第七届毕业生,也是院长张应辉挥师南下、开荒办学的第十个年头。从而立到不惑,张应辉在青城山下安营扎寨,创业十载,尝尽苦辣酸甜,转眼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已成过往;从二专到二本,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西部精品IT学院悄然崛起,中国IT业的黄埔军校初具雏形。
丁祖诒、朱清时、张应辉时空交错,风云际会,他们,构成了一段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蒙太奇。尽管年龄、个性、理念迥异,他们,却当仁不让地成了教育变革的拓荒者、领跑人。
西安翻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成都东软学院它们,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尽管办学机制、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大相径庭,它们却殊途同归,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收获地,积蓄了惊人的能量,蕴藏着未知的力量。
它们,在怀疑中诞生。他们,在争议中前行。
我坚信,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必将成功!对朱清时来说,尽管成功者不一定是自己,改革对他仍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或许,正是这种诱惑,让张应辉远离妻儿,扎根青城,一干就是十年。
我相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因为,成功不仅在终点,也在路上。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和胆识、勇气和信念,万千学子才有更多元的选择、更精彩的人生,正如张应辉所言:教育创造学生价值。
燃情6月,艳阳天,升学季。
与它们同行,择机而动,择木而栖。与他们共舞,创造历史,成就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山寨能力”】相关文章:
★ 南开大学队负北京
上一篇 : 这,就是东软 下一篇 : 专业选择指导:建筑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