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属地生源质量好”是一个伪命题
7月12日,北京今年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其中,清华大学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在京总扩招比例达到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33.6%,录取考生294人。对此,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杰表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较好是今年在京扩招的原因。
几个月前,清华、北大先后允诺,将在北京地区减少高考招生计划投放。然而,承诺却与现实大相径庭。据媒体报道,清华今年在京总扩招达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如此做法就是在挑战30%的红线。
早在2008年教育部曾发文,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和有关部门所属高校要按照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编制生源计划,在属地安排计划的比例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 对于30%,被很多人视为部属高校属地招生的红线,而清华大学宣传部副部长的回应,在笔者看来就是托辞,说一套、做一套讲法令人很反感,教育的不公平性彰显无疑,如此看来,生源质量好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伪命题。
谈到高校属地生源质量好,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换句话讲,各地的考生不会比高校属地的考生差多少,这一点从各地考生与京城考生数量相对比就可见一斑。拿招考大省山东为例,今年报考考生人数为49.7万人,而北京考生人数为7.3万人;清华在山东省计划招生87人,北大计划招生72人;7月12日,北京今年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其中,清华大学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在京总扩招比例达到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33.6%,录取考生294人。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更好地接受优质教育,如今显现出来的巨大逆差,难怪有8名律师甚至质问:在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情况下,中央部属高校究竟是全国人民的高校,还是属地人民的高校?
在接近50万名考生中选拔出159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在7.3万人中选出589名;到底哪边的生源质量更好,想必小学生都能算明白的一道数学题,到了大学教授的嘴里咋就变味了呢,生源质量好究竟好在那里,真是不得而知,突破30%的底线,反而是不争的事实。
考得好不如户籍好,诸如北京、上海的考生门槛到底低多少,这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顶层制度设计的缺漏也为高校属地化招生留下了运作空间。如何让运作空间更合理,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这是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至于生源的好坏,只有货比三家,方知其结果如何,而不能用来掩盖其扩招目的的托辞。
【“高校属地生源质量好”是一个伪命题】相关文章:
上一篇 : 女举58公斤李雪英来自郑 下一篇 : 西藏大学2012高考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