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听听我们身边的“美丽”故事
9月1日,全县200多所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天,2012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借着这个机会,我们走近这些刚开学的孩子,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发现我们身边的美和感动。
这些故事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逆境中,他们坚强面对,他们那积极向上,努力改变命运的姿势何尝不是一种美!在前行的路上,他们感受着社会的爱心,而那些为此付出爱心的人更是一抹温暖的美。
王中原:
敬老院里 照顾我的爷爷很美
王中原是个苦命的孩子。知道他经历的人都这么感慨。今年12岁的王中原出生在仁寿县彰加镇清河村,父亲常年疾病缠身,并于今年年初过世。之后母亲便丢下他离家出走,一夜之间,他成了孤儿。
由于先天残疾,他根本无力照顾自己。今年6月,在镇村干部的关怀下,王中原住进了彰加镇铁牛敬老院,有了自己的房间,还有轮流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爷爷。
这孩子脾气倔强,不太爱跟人说话,把第一个爷爷气得辞职了。刚住进敬老院,王中原非常不习惯,两次悄悄跑了回去,第二次自己又回来,跟大家道歉,说自己让大家操心了,他错了。相处下来,老人们发现这孩子很懂事,也尽量照顾他的情绪,大家有事没事就跟他摆龙门阵,王中原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今年65岁的唐安江是第二个照顾王中原的老人,只两天功夫,王中原就跟爷爷亲热起来。我给他洗衣、喂饭,就像普通的爷孙俩一样。
铁牛敬老院隔壁就是一所小学,听着其他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王中原很是羡慕。他告诉爷爷,长这么大,自己只在村子附近的小学读过一年书,勉强会写自己名字,他很想读书。眼看着开学日渐临近,敬老院院长陈加洪又为这个孩子的求学问题奔波起来,学校减免相关费用,孩子可以读书了。这一好消息传来,敬老院的老人们又为王中原准备着新书包。
马上要开学了,这娃儿这几天开心得很。老人们说,王中原早就盼着过和同龄孩子一样的生活,在学校能和小伙伴玩耍,上学放学有爷爷接送。而这个在别的小朋友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他足足等了12年。
唯一的缺陷,就是不知道是啥病让孩子走路不灵活,眼睛也有问题。前段时间,王中原手上生了一个大疮,后来辗转到县医院治病,医生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这孩子的病可能有治愈的希望,建议到大医院检查。
如果检查出了病因,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他。尽管在一起生活不久,王中原与老人们处出了感情,大家纷纷表态,愿意为孩子出力。
点评:我想有个家。这是王中原最大的心声,结束了孤单无依,他在敬老院里拥有着来自长辈的关爱。且不说今后的人生会如何,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也期盼着,在社会的关爱下,他能健康成长,数十年后,他能用自己的双手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
刘卓鸣:
自立自强 为父母分忧她很美
早晨6点,当人们还留恋着黎明舒爽的睡意时,仁寿县黑龙滩镇一个小山村里,10岁的刘卓鸣已开始做早饭了。收拾完毕,上学,放学后又操持着家务。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好几年。
刘卓鸣现在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缓解家庭的贫困,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刘卓鸣平常就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爸爸每天在外干活,家里根本顾不上,我得帮忙照看着。从小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她懂事得早,从7岁时起就负责全家人的三餐。最开始只会做米饭,后来也会炒菜了,现在拿手的就是炒素菜。
为了帮父母分忧解难,刘卓鸣还抢着干农活,农忙时节,她还下田割谷子,帮忙收晒,而且跑得快,周围人都夸这个小孩子机灵。这孩子豁达乐观,不会抱怨也不羡慕别的孩子。每天放学,刘卓鸣从不在路上逗留,也从来不会开口跟父母要钱买零食,每天晚上,总是先把家务活干完才做自己的事。
娃儿懂事,我们也不用担心她什么。尽管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劳动,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学习,平常不用管,她会自己好好做完作业,学习成绩也很好,不会让我们操心。
爸爸妈妈、学校老师经常夸奖我,我听了特高兴。8月31日,刘卓鸣一个人走了很长一段路,到村里参加助学金发放仪式。谢谢叔叔阿姨们对我的关心,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领过钱,她一字一句地表达着感谢。
明天开学,妈妈专门从都江堰回来了,我得快点回去给她做好吃的。仪式一结束,刘卓鸣便背着小书包,一蹦一跳回家了。她心里知道,这样一个难得的团聚时刻,除了开学,便只有逢年过节才有。
点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刘卓鸣就体会到大人生活的艰辛,并用稚嫩的肩膀分担着这一切。然而,这样的氛围,却锻炼着她的毅力,造就了她活泼的个性,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快乐的元素。或许,这是生活给这个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龙慧玲:
倾情付出 隔代情浓人更美
从两岁开始,龙慧玲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妈妈过世后,爸爸就常年在外,至今未归。龙慧玲对父母的记忆很淡薄,而对跟自己生活了16年的爷爷奶奶感情更深。
今年70岁的龙光全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抚养孩子全遵循一个原则,即黄荆条下出好人,平时对娃儿管教严格,做人的道理要讲,不听话就得受罚。相比于他,老伴儿就柔和得多,而这样一刚一柔的组合,把龙慧玲教得乖巧懂事又体贴。
爷爷奶奶不识字,不懂教我的功课,但给了我全部的爱,什么好吃的全部给我留着,自己却舍不得。龙慧玲知道爷爷奶奶为自己付出很多,但她不善于表达,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初中毕业后,为了给爷爷奶奶减轻负担,龙慧玲想出去打工,但爷爷坚决不肯,先把书读好,学一身本事再去挣钱不迟。尽管自己没什么文化,龙光全还是希望孙女以后能靠脑袋吃饭,东挪西凑借了些钱,他把孙女送到仁寿县职教中心读书。
爷爷现在还在四处打工为我挣学费,奶奶种菜拿出去卖,尽量给我好的生活,他们都是为了我。知道爷爷奶奶很固执,龙慧玲就只有加倍学习,这是她能想到让爷爷奶奶减负的最好方法。
现在,龙慧玲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见爷爷奶奶一次,她坦言,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才是最舒心最踏实的,他们年纪大了,我也想好好照顾他们,哪怕是帮他们做一顿饭也好。她知道,其实老人很牵挂在外的她,她打算以后上班了,也找离家最近的地方。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小时候也哭过闹过怨过,很想要感受父爱母爱,现在大了,才发现,爷爷奶奶的爱更珍贵。从小敏感安静的性格,让龙慧玲更加体察老人的心,我是他们的希望,将来,唯一的报答就是让他们能够不再那么操劳,能开开心心地安享晚年。
点评:留守儿童,岔不开的话题便是隔代抚养,龙慧玲无疑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隔代抚养成效。但不可回避的是,隔代抚养有诸多不足,比如,爷爷奶奶不能辅导孩子功课,过分宠爱或过于严厉,父爱母爱的长久缺失,这都给孩子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阴影。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学校或许可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发展道路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邓莉:
感受关爱 身边处处有美在
初中毕业了,邓莉还在担心,可以继续上高中吗?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困扰了自己10年的病。
邓莉5岁时,患了一场感冒,高烧40多天都退不下来,后来便走不了路。我们背了两三年才勉强好了。然而,邓莉的父母很快发现,孩子走路有问题,左边身体僵硬,拿不起东西,说话也含糊。后来医生说是遭了乙脑,现在我们依然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不见效果。
由于生病耽搁,邓莉到8岁才上一年级。学校离家比较远,需要住校,但父亲邓学兵很是担心,谁来照顾她?我们还有一个大女儿在读大学,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学费,负担重,我们夫妻俩必须要打工赚钱。
幸运的是,学校食堂的老师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她。在学校里,同学老师也非常照顾邓莉,帮她拧洗脸帕,提提开水,其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坚持了3年。学校有同学可以交流,加上父母也比较乐观,邓莉养成了开朗外向的性格,虽然话不多,说不太清楚,但特别爱笑。
由于身体不便,邓莉父母很少让孩子干活,但邓莉还是学会了自己做饭,我们农忙的时候,她就很懂事地把饭煮好等我们,虽然不会炒菜,但我们也感觉很开心。不仅如此,邓莉还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夫妻俩仍然背着女儿四处求医,看着父母为自己担心,邓莉很是过意不去,以后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并且能独立生活,不要拖累父母,这些年来,他们为我付出太多了。
17岁了,邓莉初中毕业了,眼看就要上高中,但因身体原因,还不知道哪个学校收她。邓学兵很想让女儿继续读书,或者是学一门手艺,在家里闲着也不是办法,如果能找到一门谋生的本领,我们也就放心了。
点评:虽然身遭不幸,但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圈子里,邓莉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由此想到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她的读书梦能圆。
【开学第一课 听听我们身边的“美丽”故事】相关文章:
上一篇 : “经验之谈”吓哭小学新生 下一篇 : 全面解读“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