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实践,往往从两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是通过课程和训练技能来培养;二是将创造力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中。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了解国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创造力提供借鉴。
通识教育应从小开始
应加强对中小学阶段学生创造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这是问题的基本点。研究发现,幼儿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表现;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独特的创造性想象为特征,而中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超越了虚幻的色彩,更有主动性和有意性。到了17岁,青少年的科学创造能力趋于定型。而现在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偏颇或者错误的观点,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培养是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大这一阶段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此事如果等到学生定型以后再进行,提高其创造力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中西方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颇有助益。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强调,中国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学法往往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成了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哈奇也指出,人文学科被看作美国教育体制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学习包括文学和艺术、历史、哲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不仅能掌握某种知识,更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性格。
在通识教育体制中,当学生从一个课堂转向另一个课堂,从一个科目转到另一个科目中时,他们被迫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回应不同种类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因此能够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全面发展的个体,从而具备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8年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上,各经济体成员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本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而且有益的。在欧美国家,这已成为共识,而我国则始终强调为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基础。
耶鲁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认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不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他们做作业时给出的答案往往独辟蹊径,因而常受斥责或得低分。好教师都不愿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但很多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必须学会帮助他们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探索,让学校成为一个可以让学生提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地方。
创新型教师及评价方式变革。日本学者恩田彰认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品质的学生,教师应先具备创造性、求知欲,努力建设有宽容、理解和温暖气氛的创造性班级集体。同时教师还要抱着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促进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并把错误同样视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当今很多学者认为,创造力培养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重要的是不要去扼杀。应把关注个体差异作为激发学生潜能的根本立足点,把转变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方式作为激发学生潜能的主渠道。比如,标准化考试仅仅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向学生提出思维上的挑战,没有空间展示个人对问题的分析、推理与解决,更不能反映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做什么,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文章:
上一篇 : 教育部发26条高招禁令 下一篇 : 2月26日:全国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