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西夏区第六小学 宁夏银川
  • 学校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北巷100号
  • 主管部门:
  • 官方地址:
  • 电子邮箱:
  • 联系方式 138****8030
    在线咨询招生办
学校简介
一所好的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仅是洁净美丽的校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诱人的文化气息。走进西夏区六小,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教学楼两测悬挂的一幅由六小教师创作并书写的对联:“乐学习、求真知、放飞理想;勤耕耘、育幼苗、播撒希望”。这对联正是六小人对教育的理解,也是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银川市西夏区第六小学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北巷100号,成立于1997年。学校原名银川铁路职工子弟第二小学,隶属银川铁路分局管理,2003年10月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更名为西夏区第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7700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 4820平方米 ,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9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6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小学高级职称45 人,小学一级职称15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硬件条件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特色,在“师生共同感受进步快乐”的理念下,学校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科学规划,先进理念悄然生根 要想成为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学校的现实条件,动员全体教职员工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共同绘制学校的发展蓝图。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找准了定位。 1.校园文化建设 同周边学校相比,我校学生人均活动面积最小,在暂时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情况下,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楼为全封闭设计的优势,进行立体化建设:房梁悬挂精巧雅致的小牌匾,书写温馨的提示语;两侧墙壁张贴名人名言、经典诗词及师生书画作品;窗台摆放不同品种的鲜花,做到一层一景,为师生营造出清新的工作学习氛围。 2.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教师从学历、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三方面分析,综合素质较高,学校多名教师为大学一次性学历。因此,我校对教师的培养以教育理论、教研教改为主;以建设文化型学校,培养学者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3.学校特色建设 我校音体美教师和英语教师,多数是大学相关专业毕业,专业技 能及专业素养较高,这在西夏区小学中并不多见。根据这一优势,我校将艺术素养、英语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并逐步发展为学校特色。 二、关怀激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个人成就动机基础上的,是一种个人的主动发展,如果没有个人成才的动力,真正的教师发展机制是难以建立的。马斯洛“需求说”中人类最高需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高度的概括了这一含义。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绝非是空洞的说教可以实现的,只有真正关心教师,努力为教师创造发展的环境,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 1.关心教师,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多个权威机构统计表明,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我校在教师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安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各年级组长只承担一门学科教学,集中精力抓好本组的各项工作;中年级以上班主任同样只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抓好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50岁以上教师减轻其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承担一线教学任务,承担为教师减轻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学校尽可能的减少教师事务性工作量,各项工作求精不求多,抓一项落实一项,杜绝花哨的形式主义。每年元旦,学校均组织教师新年晚会,在教师们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相声、朗诵等节目中,教师们释放了压力,更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2.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为使更多得教师能够走出去,开阔眼界,汲取先进经验,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学校从未以资金紧张为理由放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几年来,我校共派出教师2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优质课观摩交流。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层学历和信息技术学习,为教师学习进修提供便利条件,解除后顾之忧。截止到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超过50%,专科以上学历超过90%,信息技术中级以上达到100%。 3.严格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基于这个理念,我校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教师的考评体制,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规定,每学期重点培养2-4名骨干教师;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校领导每人听课不少于45节。各教研组每月推出一名教师在学校开一节公开课,保证每学期有一半以上教师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教学交流。每学期组织全校教师一次专业及职业道德测试,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根据学校实际,还先后开展了党员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教研课、中青年教师多媒体交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近三年来,我校相继开展了“自主创新学习改革试验”、“课后反思”、“主体教学”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鼓励各年段教师横向纵向进行交流、对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更好地促进教师间学习、交流,我校先后进行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演讲、经典美文诵读等方面的评比竞赛,使老师们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三、以德育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的一切工作究其根源,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以学生健康成长目标,营造出以德育人的浓郁氛围。 1.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榜样 我校严格规范教师的言谈举止,组织教师进行教师礼仪学习培训,言传身教,用教师的行为影响、感染学生,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行,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耳濡目染之效,自不求而至,无为而成。 2.关爱学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受阳光 我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学生的特长,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学期学校均开展“争当小能手”等系列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成立了校园艺术团,下设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手工制作、文学、英语、棋类等八个小组共15个班,每周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能够定期参加各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四年级以上各班学生组成“国旗班”,旗手由近期有进步的学生担任,《出旗曲》由校鼓号队现场演奏。国旗下讲话结束后,由主持人向全校师生介绍各中队国旗班成员的优点、特长,这些举措不仅使升旗仪式更加庄严,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全校学生争做“小小护旗手”已蔚然成风,德育工作也由此落到了实处。书籍永远是人类的朋友,我校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破固有的借阅模式,为每班建立了读书箱(60本书),每月一轮换,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的与家长合作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校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开通了“校讯通”,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学生数百人次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006年,我校选送的“八荣八耻童谣”获自治区创作表演一等奖。学校也先后获得了“示范学校”、“平安校园”、“文明单位”等称号。 四、抓住机遇,以 “普九”带动学校发展 2007年,我校通过了企业移交学校“普九”验收;2008年,自治区将接受国家“两基”验收,西夏区将接受自治区“教育强区”验收。对我校而言,这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校为此做出了精心的准备。 1.学校高度重视“普九”工作的扎实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普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档案资料组、环境设备组、宣传保障组、礼仪接待组,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按照上级和学校统一制订的“普九”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2.在“普九”工作中,我校对“普九”档案资料全部进行重新梳理,全部资料进行电子化管理(特殊情况除外),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 3.上级政府对学校的“普九”工作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内外墙体粉刷,添置配备了63台电脑、9个多媒体教室、200套课桌椅、7000册图书以及音体美、自然科学实验设备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学校的现有设备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绿化、美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断提升。 政府的支持,社会、家长的关注,无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成绩已属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发扬我校优良传统,在团结协作中求进步,在务实创新中谋发展,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政策激励人,以制度规范人,让环境感染人的工作思路,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西夏六小作为众多小学的一个缩影,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期望,今天这些可爱的孩子也必将成为明天的希望和脊梁。
【详情】
招生专业
  • 全部类别
  • 专业名称 层次 学科门类 专业类别 最低录取分
电话号码
复制
留言咨询
  • 姓名:
    联系电话:
  • 籍贯:
    微信/QQ:
  • 留言板: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