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学校网> 名师列表> 李晓昭

名师简介

李晓昭老师

李晓昭

所属大学: 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 地学院

主授课程: 暂无内容

教学风格: 暂无李晓昭的教学风格

个人简介

1968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核能地质与核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6年6月在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建设工程(现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南京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作博士后;2005年7-8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visiting researcher;2008年1-5月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guest professor。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现兼任: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AITES)地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国际岩土工程安全协作网(GEOSNet)核心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五门: 1.博士生课程:岩土力学与工程数值分析(南京大学985工程研究生核心课程); 2.研究生课程:高等岩土实验(南京大学985工程研究生核心课程)、地下工程原理与进展; 3.本科生课程:岩石力学、基础工程 研究方向 工程地质 岩土力学 岩石裂隙系统与特性 岩土体热物理特性与传热模型 地下工程及其诱发岩土介质环境效应 地基基础工程 现主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海底隧道、城市地铁、跨海桥梁等科研课题多项。 主要科研成果 1.中国公路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2.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 3.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 4.第八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01); 5.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 6.航天科技奖(南京大学)三等奖(2001); 7.华东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2001); 8.江苏省自制教学仪器二等奖(2002); 9.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2002); 10.山东省煤炭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获得专利两项(第1、2发明人各一项,1995、1996) 代表性文章、论著 1. Li, X.-Z., Hua, A.-Z.,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sandstone-gas outburst. Int. J. Rock Mech. Min. Sci., 2006, 43(1):2-18. 2. Li, X.Z., Luo, G.Y., Liu, Y.D., Zhang, D., Yan, S.B.,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n a metro project.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04, 19 (3/4). 3. Li, X.-Z., Zhao, X.-B., Wang Z.S.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duced by Rock Tunnelling in LaoShan Mountainous Area.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8, 2(6):366-370. 4. Luo, G.Y., Yan, C.H., Li, X.Z., Jiang, J.P., Expl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Multiple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Karst Areas with the Theory of Preferred Plane in Karst Areas.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3, 77(1): 129-135. 5. Hu, Z.-H., Li, X.-Z., Zhao, Xiao Lin, Wu Wei. Nume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nge of heat transfer in earth surrounding three subways. J. China Univ. Mining & Technol., 2008, 18(1):67-71. 6. Li, X.-Z., Zhao, X.-B. The impact of rock tunneling on groundwater in Epi-Fracture-Karst- Zone and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Proc. of 4th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Singapore,2006. 7. Li, X.Z., Luo, G.Y., Jiang, H., Urban geo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ssues caused b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sturbances.Proc. of Int. Symp. High Altitude & Sensi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23-29. 8. Li Xiaozhao, Hua Anzeng. The study of heterogeneous media dynamical problems in the gas-bearing rockmass. Int. Symp. On New Development of Rock Mechanics & engineeri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94,826-829. 9.李晓昭,罗国煜,陈忠胜. 地下工程突水的断裂变形活化导水机制.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6):695-700. 10.李晓昭,华安增. 含油气砂岩突出的宏微观预测.岩土工程学报,1998,20(5):22-26. 11.李晓昭,张国永,罗国煜. 地下工程中由控稳到控水的断裂屏障机制.岩土力学, 2003, 24(2): 220-224. 12.李晓昭,罗国煜,龚洪祥,严三保,张迪. 土体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 岩土力学, 2003, 25(5):759-763. 13.李晓昭,安英杰等. 岩芯卸荷扰动的声学反应与卸荷敏感岩体.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22,(12): 2086-2092. 14.李晓昭,肖琳,程建军,刘琦. 润扬大桥花岗岩风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0):1681-1688. 15.李晓昭,罗国煜,庄乾城,张伯文,刘广才,张申雄. 地铁工程勘察监理的探索. 铁道工程学报, 2004,(1):11-16. 16.李晓昭,汪青葆,罗国煜.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环境地质条件的分析与工程方案的评价. 工程地质学报,1999,7(2):118-124. 17.李晓昭,张迪,华安增. 钻孔和巷硐周围流体压力变化对围岩变形及应力状态的影响.高校地质学报,2002,8(1):92-98. 18.李晓昭,罗国煜,苏天明. 地下工程突水的富水优势断裂.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1):36-41. 19.李晓昭,罗国煜,张迪,余缙. 地下工程突水的变形失稳机制与控稳优势层.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17(4):50-55. 20.李晓昭,罗国煜,苏天明,余缙. 岩石地下工程突水的优势含水层*.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sup.1):84-86. 21.李晓昭,陈鹏. 地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高教研究与探索,2003, (1):39-42. 22.李晓昭,罗国煜,闫长虹,刘雅东,姚志祥,刘军西. 济南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其成因机制分析.地质与勘探,2003,39(5). 23.李晓昭,蒋晃,由胜武,陈明雄. 城市地下工程应用人工地层冻结法的探讨.见:地下铁道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373-379. 24.李晓昭,赵文政,俞宏.老山隧道工程区构造裂隙控水规律与工程分类.见:大跨径隧道建设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5.李晓昭,华安增. 含气岩体动态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见:矿山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152-156. 26.李晓昭,华安增,葛家良. 岩土材料的损伤及其中流的传导. 煤矿开采,1996,(1):42-45. 27.华安增,李晓昭,邱春海,单昌会,周强,李富斌. 海石湾矿风井井筒含油气岩层突出危险性预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28(6): 526-529. 28.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 地下工程研究的基本地学观点和原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23(1): 124-128. 29.杨隽永,李晓昭. 隧道开挖诱发断裂面滑动的断裂力学模型. 第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30.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储同庆. 论环境岩土工程及其环境地学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5(1): 101-104. 31.张迪,李晓昭. 水平基床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3). 32.罗国煜,李晓昭. 南京市的城市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24(2): 107-114. 33.张春华,李晓昭,罗国煜. 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引发的水环境问题的研究.见:环境地质研究(第四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56-160. 34.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章杨松,汪明武,李家新,刘镇亚,刘义怀.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地质研究.见:中国地质学会编.“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661-665. 35.张申雄,李晓昭.厚层饱水松散砂层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05, (111): 444-445. 36.罗国煜,李晓昭,储同庆.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认识与思考.见: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13-19. 37.肖琳,李晓昭,赵晓豹等. 含水量与孔隙率对土体热导率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3):242-247.(EI) 38.武伟,李晓昭,胡增辉,肖琳. 地铁工程设计中围岩传热量的计算方法.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 4(2):89-93. 39.乔海超; 李晓昭; 赵晓豹. 浅埋地铁车站结构内力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4):81-85. 40.李乃旺,李晓昭,徐鸣洁,梁清雨,钟凯. 高密度电法在老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29(4):412-415. 41.赵晓豹,李晓昭,李家奇. 隧道开挖对表层裂隙岩溶带含水特性的影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3(7):1232-1235. 42.彭光耀,李晓昭,赵晓豹. 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半定量方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7,27(4): 425-428. 43.彭光耀,李晓昭,刘健. 南京市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 18(2):23-27. 44.蒋建平,李晓昭,高广运,罗国煜. 南京地铁地基黏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试验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7, 28(2):17-24. 45.蒋建平,李晓昭,罗国煜. 岩土优势结构面的储运水效应. 水科学进展, 2007, 18(1):34-38. 46.罗国煜,李晓昭,张春华,Salah, B. 南京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几个主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高校地质学报,1998,4(2):189-197. 47.汤文岗,李晓昭. 注浆沉降法建筑纠偏加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05, 13(4):551-557. 48.刘健,李晓昭,李后尧.镇江市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 17(1):13-16. 49.陈鹏,李晓昭. 比奥模型在井点降水引起地面变形中的应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 2(1):137-140. 50.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储同庆. 环境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环境地质研究的新生长点.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28( suppl.): 5-9. 51.苏天明,李晓昭,张迪,余缙.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测试方法和计算原理.长安大学学报, 2003, 23(3):47-49. 52.俞缙,李晓昭,章杨松,苏天明. 岩体超声波分级与其他分级体系的对比分析. 刘金砺主编. 桩基工程技术发展与应用.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04-309. 53.罗国煜,李晓昭,阎长虹. 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前景的认识.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1):1-5. 专著、教材 罗国煜,陈新民,李晓昭,闫长虹.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联系方式:email: lixz@nju.edu.cn 电话: 025-83597196(O)

同校名师
  • 沈厚才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工程管理学院

  • 贾叙东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 陈建群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 李斌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法学院

  • 张仁善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法学院

  • 肖泽晟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法学院

  • 汪萍

    所属大学:南京大学

    所属院系:法学院

一对一辅导更多>>
热门名师
  • 黄予所属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 吴开琪所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 欧阳恕所属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杨克斯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杨梅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文衍宣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范基骏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苏朗所属大学:广西大学
  • 李俚所属大学: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