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赵桂仿,男,1952年9月14日生。现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1984年获西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2-1996期间,先后在瑞士Fribourg大学和Neuchatel大学学习,并于1996年在瑞士Neuchatel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一项,第二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和“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 主要社会兼职:现任教育部生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系统进化与分子生态。 二,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华山新麦草的居群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087,12万元。(1998.1-2000.12) 2. 金钱槭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54,20万元。(2003.1-2005.12) 3. 新疆阜绿洲荒漠过渡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耦合关系研究G1999043503 “973”子课题(2000.1-2004.12)25万元。 4. 东亚七筋姑的进化生物学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1-2007.12)6万元。 5. 秦岭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金,00JK007(2000.1-2003.12)6万元。 6. 应用微卫星DNA研究华山新麦草的遗传多样性,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1SM20(2001.1-2003.12)2.5万元。 7. 樱桃属植物的分子亲缘地理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4.1-2006.12)2万元。 8. 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2005-2008):7万元。 9. 东亚七筋姑的进化生物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129,(2007-2009)25万元 三,获奖情况 1,“校企联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2005年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种群进化适应机制研究”,获200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四,2001年以来发表论文 1. Zhao Gui-fang, Felber, F, Kuepfer P.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Larix decidua populations in Swiss Alps,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1,43 (7):731-735.(SCI收录)。 2. Zhao Gui-fang, Felber, F, Kuepfer P.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nthoxanthum alpinum populations in the subalpine-alpine ecocline. 植物分类学报, 2001, 39(1): 20-30。(SCI收录) 3. Xu Li, Yue Ming, Zhao Gui-fang, Genetic structure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population in Fukang desert,Xinjia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45(7):787-794.(SCI收录) 4. Xuwu Wang, Chengyun Yang, Guifang Zhao, Fragmentation effects on diversity of wasp community and its impact on fig/fig wasp interaction in Ficus racemosa 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5, 47(1): 20-26. (SCI收录) 5. 王玛丽,赵桂仿等,中国介蕨属孢子形态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2002,40(5):414-420。(SCI收录) 6. 王玛丽,陈之端,赵桂仿,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证据,植物分类学报,2003,41(5):416-426。(SCI收录) 7. 王玛丽,谢寅堂,赵桂仿,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的修订,植物分类学报,2004,42(6):524-527。(SCI收录) 8. Li Wang, Guifang Zhao,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natural populations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markers.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6, 34: 310-318. (SCI收录) 9. Xumei Wang, Li Xu, Linjing Zhang, Ming Yue, Guifang Zhao,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uaeda acuminata population 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 in Fukang, Xinjia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151-159. (EI收录) 10. 21. Yiling Wang, Li Xu, Guiqin Yan, Fengxue Gu, Xiaoling Pan, Ming Yue, Guifang Zhao, Genetic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Petrosimonia sibirica subpopulations 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 in Fukang, Xinjiang.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446-452. (EI收录) 11. 22. Xu Li, Gui-fang Zhao, Yi-ling Wang, Lin-jing Zhang, Ming Yue ,Genetic structure in popul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a in desert of Fukang, Xinjia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523-533. (EI收录) 12. 23. Linjing Zhang, Guifang Zhao, Ming Yue, Xiaoling P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 of sacsaoul (Haloxylon ammodendron).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453-460. (EI收录) 13. 24. Ming Yue, Linjing Zhang, Fengxue Gu, Xiaoling Pan, Guifang Zhao, The relationshipa between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factors.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534-540. (EI收录) 14. 25. Li Xu, Ming Yue, Fengxue Gu, Xiaoling Pan, Guifang Zhao, Microevironment stresses and adaptiv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Reaumuria soongorica population, 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90: 937-946. (EI收录) 15. 岳明,马凯,赵桂仿,华山新麦草濒危原因及种群繁殖对策,生态学报,2001,21(8):1314-1320 16.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生态学报,2002,22(6):969-972. 17. 李珊,蔡宇良,赵桂仿,云南金钱槭形态变异与遗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生态学报,2004,24(5):925-931。 18. 王丽,赵桂仿,用RAPD检测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居群分化,生态学报,2005,25(4):719-726。 19. 华山新麦草开花物候期观测和自然种群基因流的间接估计,植物生态学报,2001,25(4):426-430。 20. 徐莉,王丽,岳明,赵桂仿,王祎玲,新疆阜康荒漠红砂种群构建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3,27(6):742-748。 21. 李珊,蔡宇良,赵桂仿,金钱槭和云南金钱槭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785-792。 22. 张林静,岳明,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赵桂仿,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地理科学,2003,23(3):329-334. 23. 蔡宇良,李珊,曹东伟,赵桂仿,利用DNA扩增片段序列对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园艺学报,2006,33(2):249-254。 24.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等,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658-662。 25. 李珊,蔡宇良,赵桂仿等,云南金钱槭果实,种子形态分化研究,云南植物学研究,2003,25(5):589-595。 26. 李珊,蔡宇良,赵桂仿等,庙台槭的总DNA提取与RAPD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32-236。 27. 赵利锋,潘莹,刘占林,赵桂仿,华山新麦草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391-400。 28. 阎桂琴,赵桂仿等,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1,12(6):824-828。 29.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等,新疆阜康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指标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350-358。 30. 王丽,张林静,赵桂仿,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786-790。 31.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不同生态位计测方法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的应用比较,生态学杂志,2002,21(4):71-75。 32. 徐莉,赵桂仿,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714-722。 33. 张林静,王丽,赵桂仿,华山新麦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西北大学学报,2002,32(1):77-80。 34. 赵桂仿,徐莉,植物种群分子进化中对生境的适应---对荒漠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084-1090。 35. 李珊,杨娟,赵桂仿,AFL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西北植物学报,2003,23(5):830-836。 36. 俞晓敏,赵桂仿,太白红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植物学通报,2003,20(5):576-584。 37. 俞晓敏,赵桂仿,太白红杉雌配子体的形成,受精,胚胎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西北植物学报,2004,24(6):1024-1034。 38. 李智选,王玛丽,赵桂仿等,加强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提高教学质量途径的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80(2):11-13。 39. 庙台槭的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71-75。 40. Chengyun Yang, Wang Xu-Wu, Zhao Gui-Fang, The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ecology of the non-pollinators in Ficus racemosa. 2004年北京榕树-榕小蜂国际研讨会。 41. 杨成云,王旭武,赵桂仿,非传粉小蜂的食性及其对榕树-传粉小蜂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动物学研究, 2005. 42. 徐莉,王丽,李珊,孙哲,赵桂仿,影响新疆阜康荒漠地区红砂光合日变化因素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428-432。 43. 王丽,赵桂仿,植物不同种属间共用微卫星引物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540-1546。 44. 王祎玲,赵桂仿,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250-1258。 45. 杨娟,赵桂仿,金钱槭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173-2177。 46. 钱增强,徐莉,赵桂仿,梭梭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436-2442。 47. 王祎玲,赵桂仿,七筋姑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研究,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1):34-38。 48. 蔡宇良,曹东伟,李珊,赵桂仿,甜樱桃品种及其砧木的RAPD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6,26(6):1125-1132。 49. 王祎玲,赵桂仿,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叉毛蓬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6,26(6):1133-1141。